在中国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不同的时代总是会诞生忠君爱国的英雄人物,比如苏武的传奇故事,至今都在被后人不断的歌咏、改编和演绎着。 那个曾经出现在《汉书·苏武传》里的苏武,早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与之修好。谁知背信弃义的匈奴却将他扣留,不过,由于单于敬重苏武的为人,威逼利诱,想将他收为己用。 苏武 然而,任凭单于如何威逼利用,苏武誓死不从,无奈之下,单于便将他流放至北海牧羊,叫嚣只有等公羊生子以后他才能够归汉。此后,苏武在北海一待就是19年的时间,直到公元前81年,机缘巧合之下,他才得以重返故国。 苏武的坚贞不屈成为民族不屈精神的英雄,也成为了爱国的典范,他的故事广泛流传,多次被改编成为戏剧、小说、电影等,他的精神也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苏武之所以让后人如此敬重,这是因为他被流放北海牧羊的时虽饱受磨难,却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汉臣的气节,那么,苏武到底是在如今的哪里牧羊呢?北海是今天的哪里? 贝加尔湖 班固所编撰的《汉书》中曾有记载:“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史书中的“北海”,就是他曾经牧羊的地方,不过书中并未明确指明北海在何处。 直到清朝的一位史学家撰写了一本《汉书补注》,里面提到根据唐书地理志所描述,汉朝塞外的大小湖泊,通称为“海”,这个北海就是坐落在喀尔喀极北的白哈尔湖,过去的这个北海,其实就是今日的贝加尔湖。所以在2003年以前,人们都认为,他牧羊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 苏武庙 然而在2003年,一篇关于《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的文章,否定了这一说法。作者通过与甘肃沙漠研究所的同志一同研究调查发现,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应当是现在的甘肃民勤。 之所以会重新推翻多年以前的定论,其实主要有以前几个原因。第一点:民勤县有苏武庙的旧址。虽说民勤的这座苏武庙只是全国三座苏武庙的其中之一,而且早已经是一堆瓦砾,但是根据史书记,这座庙距今已有这500多年的历史。 不仅如此,民勤县还有一座羊路乡,据当地人们说,是根据当时苏武放羊的时候踩出来的一条路而得名的。 苏武雕塑 第二点:《汉书》中才有记载,他放羊的地方有仓鼠屯粮的现象,所以当地百姓总是在冬日里鼠洞里掘取粮食的习惯。然而贝加尔湖畔属于林区,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一点与史书记载并不相符。 第三点:现在看似是荒凉戈壁的民勤,其实在唐代以前,是一处拥有着丰茂水草的牧场,这种地方才适合牧羊。尤其是根据民国时期出版的民勤地图可知,地图中曾经绘有一处“白亭海”。 而且,唐朝年间这里还设置有以白亭海得名的白亭军。更何况,西北方言“北”的发音和“白”极为接近,所以“北海”极有可能就是“白亭海”的简称。 民勤县 第四点:台湾出版社的一本《民勤县志》中详细记载,这座县城曾经存在过苏武山、苏武庙等古迹,只可惜这些古迹,一年的久远早已不复存在。 尤其是在唐人所写的一些古诗词中,他们都将牧羊的地方称作“陇上”,这一般都是指西北某地,完全与贝加尔湖毫无关系,由此可见,曾经牧羊的北海故地,确实有可能是民勤的白亭海,而并非是贝加尔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