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iebao news

 叶扬风清 2018-04-12

社会上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那就是中国古代早已发现并提出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中医发现“糖尿病”(这里指的是“消渴症”)的时候还没有糖尿病这个词。那么,问题来了,消渴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它是否等同于现代糖尿病?

我们听他说——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联盟主任委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分会主任委员。

仝小林教授对“糖络病”(糖尿病)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将糖络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将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划分为郁、热、虚、损四期,将传统“消渴”涵盖于糖络病虚损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期主要证候。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

消渴症 = 糖尿病吗?

(以下内容摘自2018-04-10 仝小林原创: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新构建中医诊疗体系——从糖络病谈起)

仝小林教授依据现代医学糖尿病诊断标准,突破中医对糖尿病即为“消渴病”的传统理论认识,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

仝教授认为:“糖尿病,作为一个典型的慢病,由于古代诊断条件所限,只有到了消渴阶段,才能够被发现,此时往往胰岛B 细胞功能已经很差,加之医生的目光盯在消(瘦)和渴(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上,血糖往往控制很差,有许多病人还没发展到严重并发症,就已经经历了危险事件。所以,古代中医眼里的糖尿病,主要集中在消渴这一类型或这一阶段上。由于科学手段的进步,使我们看到了糖尿病前期,这类比糖尿病更早阶段的疾病面貌。又由于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出现,使血糖得以有效控制,使我们看到了更多因糖尿病而致死致残的晚期病人。这就勾画出了一个从前期到糖尿病期再到并发症期的全景图。这对我们中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对糖尿病的研究,不可能再局限于消渴,而是要在现代医学糖尿病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中医思维,重新对这一疾病进行认识。”

仝教授提出现代医学背景下

中医诊断、防治糖尿病新体系

✎.糖络病(糖尿病)——诊糖控糖,防络治络

首先是病名的确定:“从糖尿病的治疗来看,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糖,一个是络。控糖是前提,防治络病是目标。所以我在21 世纪初,2003 年中医糖尿病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糖尿病的中医病名——糖络病。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诊糖和控糖,二是防络和治络。首先,必须依据血糖诊断,控糖包括了调控血糖及其相关的代谢异常。其次,糖尿病致死致残的是络病(包括大血管的脉络和小血管、微血管的络脉),所以,从发现糖尿病那一个时间点开始,就要早期治络,全程治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听到消渴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滋阴润燥,消除消和渴的症状。如果我们听到糖尿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用什么药去控糖。而我们听到糖络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那就会是控糖和治络。所以,中医的病名,是对疾病性质的高度概括,对认识疾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分类、分期、分证,精准、个性化选方用药

其次是分类分期分证:“还以糖尿病为例,我们依据《黄帝内经》的描述,将糖尿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分类)。再根据其发展过程,将糖尿病分为四期:郁-热-虚-损(分期)。再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确定每一期中的常见证候(分证)。根据证候的核心病机,确定相对应的经方(经方新用)。在找到疾病的共性、规律性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代表性的经方进行验证,确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研究成果,不断地丰富了指南,甚至我们对糖尿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包括病名、分类、分期、分证、选方用药等),在2017年,已被写入西医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的国际指南。”

✎. “态靶因果”——古今结合,兼顾标本,辨证论治。

最后谈一下“态靶因果”的处方策略:“态,相当于候。候比证更加宏观。如气候、物候、水候等,是对疾病阶段的划分。每一个阶段里,可能会有若干个常见的证。这个证,是具体的,我们辨的就是这个证。态是让我们明确疾病到了哪个阶段。态与态之间是动态连续的。本态之前就是因,本态之后就是果。那么,靶是什么呢?靶就是突出的客观的指标,包括症靶和标靶。症靶之药,就是对症之药,可以充分借鉴古今文献和已有的经验,但标靶则不同,古代文献可参考者少,主要是利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把能有效改善指标的中药,按中药属性归类,按传统中医辨证回归,使之变成标靶之药。所以,态靶因果的处方策略,就是在明确某一疾病分类分期基础上,兼顾本态及前态后态,辨症求证寻靶。举个例子:一个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大便黏臭(抓主症,症靶),属肠道湿热证(求证,本态处在郁-热-虚-损的热态阶段),血糖高(标靶),就可以给靶方——葛根芩连汤。再看热态的因——郁态是否持续存在,有就兼顾开郁;又看热态后面的果——虚态是否需要预防,需要就兼顾补虚。总之,态靶因果处方策略,治的是当下(刻下一个时空点),关照的是全方位(疾病全时间轴),这种处方策略是一种逻辑清晰、临床实用的思路,能真正做到截断先机,把治疗的主动权始终牢牢把握在医生的手里。”

(以上内容摘自2018-04-10 仝小林原创: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新构建中医诊疗体系——从糖络病谈起)

消渴症与糖尿病“关系梳理”

消渴症的症状中有一些和糖尿病类似,这种关系仅仅属于包含关系。中医的消渴症,并没有特指任何疾病,只是把有这些特定症状的疾病归为一类。和现代医学划定的特定名称的疾病,并不能完全对号入座。

消渴症的症状,总体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主要化验表现高血糖。除了这些整体特征,消渴症还被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的患者证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通俗的说就是口渴为主,但是排尿基本正常;中消的患者证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即饥饿为主;下消的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主要是排尿的异常;故无论是按照整体特点,还是他们细分的特点,消渴症都不等同于糖尿病。

另外消渴症外延极大,有一些疾病比如甲亢或者尿崩症等,都具有消渴症症状。而糖尿病是一组特定、复杂的代谢性疾病,按他的病症特点,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在种类繁多的糖尿病中,符合消渴症特点的占比不大,且症状并非完全符合,所以也不可能生搬消渴症诊疗方法用于糖尿病治疗。

综上所述,消渴症≠糖尿病。把消渴症等同糖尿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错误,您中招了吗?

医者仁心,医者匠心!

关于仝小林教授对糖络病诊疗新体系的详尽阐述,请细读《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诊疗学》(仝小林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3)。这是一本集几十年中医药糖尿病研究成果,由几十位专家、研究生共同完成的中医诊疗学著作,堪称现代中医传承经典、创新科学之典范。仝教授希望,“能够做一个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诊疗体系重新构建的示范,能够唤起更多学科临床医生对分类分期分证、态靶因果处方策略的关注。”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探讨,共建一座中医诊疗的“大厦”。”

——仝小林 2017 年7 月1 日写于知行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