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1905年-1940年),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著名抗战英雄。杨靖宇于1940年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可能大家对这位英雄的战绩还不太了解,今天就带你了解一下他的光辉历史。 关于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改名的原因,据说由于杨奠坤在抗战队伍中威信较高,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部队士气。他了解到杨奠坤说话时的声音佷像“靖宇”,而且“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大英雄从名字开始改起。 据了解,杨靖宇将军曾三次被安葬在不同地方。1940年正月,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敌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后面又到处举行“庆贺”活动,最后又按照敌军的习俗和安葬方式主祭,但当时蒙江老百姓却是以此为祭台,默默地真心悼念我们的民族英雄。 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也就是1945年,在保安村,政府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文。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 最后一次安葬地就是我们今天的吉林通化靖宇陵园。据文从沈梦了解,1957年杨靖宇遗骨由靖宇县移至通化市,用石膏为将军遗骨塑形后,和遗首进行了安葬。杨靖宇的遗首与遗骨合葬于青松翠柏的陵墓之中。陵园内有杨将军的高大威武的塑像和石刻群雕,还有抗战英雄们的陈列室,现在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将军的短暂却光辉的一生值得我们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