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理解相对论 —————————— 唐凯 20170709 —————————— 完了呀!小A乘车都快到南屏街口了,而我还没出门。匆忙将书包背上,从门口窜了出去,直奔车站。当我到了车站,弯腰着大口喘气时,才突然“脑袋上亮了个灯泡”——出门前才刚刚查询完公交状况,从起点站到南屏街口站没发现有一辆“16”路公交车;再综合了一下我刚刚的跑步速度,我们肯定还是能坐上同一辆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坐在站后的石阶上,将脸向阳。眉心传来的温度滚烫,像这同洒着阳光的人行道,应被染得金黄。将脸别了些过去,本应与明媚阳光相搭的湛蓝天空却似蒙了层拭不去、戳不破的灰,使人看不尽兴【小睡风味的月光恰到好处,阳光还是灿烂的更让人快意】。将视线抽向对面的人行道:一个八九岁的女孩骑着一辆粉色自行车穿过,后座上载着个三四岁的孩童。女孩踩得极用力,自行车在砖路上略有颠簸;可怜那后座的小朋友,手脚自是放得很开的,两个蓝色的小拖鞋挂在脚尖,随着自行车颠簸在两个小脚丫上颠簸。我揪紧了心,生怕那拖鞋“弃”脚而去。担心是多余了的,小女孩将车头一转,驶入园区大门,两人身影便见不着了;估计那两个小蓝拖鞋仍在可爱脚丫上晃着。就似这样看的,不觉时间流逝,直至车来。【也许有人会问写小孩骑车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我想过,但却并不觉得重要】 上了车。车厢先是相当松的,却很快在接下来的几个公交站被校友“占领”,连原先想让小A坐我旁边的座位都坐下了人,心情不自觉变得紧张。到了南屏街口,小A的粉色书包一下就撞入我的眼,她即【前面可用破折号,这个“即”给人较强的书面感,其实也可以换别的词】在黑压压的上车队伍的末端。盯着她又频频回望车厢,观察车内空隙,极怕她没能挤上车来。像针管压缩空气,人们从车厢前端压至末端,直至车厢实在塞不下更多人。车门闭了,公交车载着满满当当的一车人向前冲——根据动能公式,动能大小与质量大小成正比,怕是现在这辆公交车能撞碎一辆坦克。当时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样的玩笑话,我的心急得要从嗓子眼跳出来——因为前车门处是我的视野盲区,我真怕小A没能上车。我将身子坐直,脖子拔高,盼望发现她的踪迹。电光火石间,她明亮的眸子闪了一下,从栏杆与挡板之间。心略一安定却又高高提起——小A站在车门前的黄色区域,【主语】看着那儿簇拥的人头,心疼极了。我想告诉她,让她离车门远点,怕她被车门夹到,才张开嘴便失了声——人挤得人不能动弹,她又能挪到哪去呢?我如坐针毡,不安地地搓着手指,观望周围密集的“校友”,还是艰难地开了口:“小A,我帮你拿书包吧。”她扭扭头。 又过了几站,虽【“只”才是关键】有少许人下车,但小A总算站了上来。她抓住栏杆,头也靠在栏杆上。突然车门一开,几乎贴近她的脑袋了,她才敏捷地一下抬起头。我看得心惊肉跳,后怕极了。她先是把眼睛瞪得极大,却又朝我咧嘴大笑,我不自觉也跟着笑了。小A真是古灵精怪……嗯……可爱。 车继续开着,小A往车厢里挪着。我眼神定死在小A身上,度日如年,不停盼望着有更多人下车,直至小A站在我跟前,手上挂着的外衣的香气被我闻到,心才真地放下,焦虑的眼神亦在她荡漾着笑的晶莹的眼眸里化散开来。我示意将座位让给小A。她摇摇头,在这时【把时间状语换成表动态的或方式方法状语】将书包卸下“砸”在我腿上,又扬起得意的笑。 时间在小A一次次眨眼中一次次缩短,轻微到手指一抹便了无痕迹。跟美好的人相处便是这般。 下了车,我走在小A后面,她的背影金黄,我的心却滚烫起来。我俩的影子都拉得很长,长得永远无法【这个动词少了一个主体】追上。希望我们的温柔友谊如此。 2017年9月 【评:学生时代的很多情感都朴素而真诚,哪怕是违反纪律或者所谓的“批判”,也都值得肯定。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或包容这些情感呢】 “闻道”之差——读《道德经·大器晚成》有感 —————————— 肖裕荣 20170607 —————————— 老子曾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道隐无名。”由此可见,“道”的本质隐藏极深,其表面又看似肤浅,而让·雅克·卢梭曾说:“据表面做判断是多么容易上当,然而一般人却是很看重这种判断。”【为什么用“于是”?】于是,老子又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差距,开始从“闻道”后产生,而这差距,将成为一人一生之顶峰的高度之差。 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上士可谓为“爱智者”或哲学家,因为他们看透事物的本质,而中士只是个“爱意见者”;“爱智者” 被格劳孔【柏拉图的亲哥哥】评价为 “完全清醒的人”。而“爱意见者”则被苏格拉底戏称为“只专注于意见的对象”。至于下士,他们不过是比中士更加自以为是罢了。倘若只是由此看来,那上士必是位受人尊重和学习的智者。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下士往往是“指点江山”的“专家学者”,中士则是褒贬不一的行为艺术家,至于“智者”上士,却成了人们眼中的愚者和疯子。究其原因,只在于“道”。老子有言:“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中“质真”“大方”“大器”“大音”“大象”都是“道”的本质;而“若渝”“无隅”“晚成”“希声”“无形”皆是“道”肤浅的表面,是一般人眼中的”道”。于是,人们对待上士和中士,下士的态度和看法的差距便产生。然而又何必在意呢?正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当中士还在“若存若亡”时,当下士在“大笑之”时,“勤而行之”的上士是悄无声息的。然而他们真如表面所似,碌碌无为么?非也。上士们正如苏轼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躲在无人的角落“十年磨一剑”。等着“大器”“成”的那日。关于此类上士,愿者上钩的姜太公,“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的“三苏”之首苏洵苏老泉等皆为代表。弗朗索瓦在《箴言集》中写道:“深藏不露是一种卓越的才能”,因为有的人看似默默无闻,无所事事,实际上只是藏拙罢了。于是上士和中士,下士的行为便产生差距,只是中士,下士做的更华丽却“败絮其中”,上士更朴实但“金玉其中”。 如果说中士,下士是枝繁叶茂却扎根极浅的苍天大树,风吹便倒,雨打即涝,日晒就涸;那上士便是这样的一株小树,树枝上只挂着少许绿叶吸收必需的阳光,又能减少狂风对自己的损伤,只是地底的根须在疯狂伸展,枝干在默默粗壮,直到某日“忍辱负重”结束,一瞬间就顶天立地,再也无惧狂风暴雨,涝灾干旱。成就之差距,便由此产生。 人们都在“闻道”,都在追求成功,而有的大才子名落孙山,有的山野村夫金榜题名,这之间的差距,【是差距还是结果?】其实与智力关系不大。只是有的人自以为是,夸夸其谈,在鲜花和掌声中作白日梦,最终南柯梦醒,到头来是一场空;而有的人找准方向,在冷眼和讥讽中厚积薄发,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所以差距逐渐产生,逐渐拉大,直至无法逾越。 【关彩萍老师评:初读周同学的文章,便非常赞叹。年纪轻轻能将比较艰涩的《道德经》读通读懂,还能做出清晰的分类与分析,个中体现出的耐性非常难得。细细品读,会发现作者的思路其实非常清晰,富有脉络,且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证明作者有相当的功底。美中不足的是,引用太多,而相关的道理论述较少】
沈从文的湘西 —————————— 潘幼箴 20170533 —————————— 我的老家——湖南西部的一个小县城,名叫新晃,倚在潕水河旁,那里因这条河而繁荣,那里的人们与这条河水乳交融,只是因为现代交通方式的改变,河上曾来来往往的船只越来越少,如今只剩几艘小渔船在河里捞鱼。潕水河边有几座孤零零的吊脚楼,倘若烟云聚拢而来,洒下写绵绵细雨,使得河上雾气弥漫,远远看去,还真以为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 八十年前,【这两个分句主谓不一致,要修改】一段并不遥远的时间,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基本上是这样一番景象——人们大都沿河而居,仿佛河才是城市的中心,河上船只不停来往,有运各种商品、原材料的,也有载客的。若是经过热闹的县城,那么河的两岸都连着一座座吊脚楼,它们一部分浸在水里,一部分撑在陆地上,楼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行当:有的贩卖各种商品、有的用来招募水手或者喝酒吃饭,甚至还有妓院。若在偏僻一点的小城镇,则往往有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限于财力没有搭桥,却总会有一条能容下一二十人的渡船,想去到对岸的路人只需高喊一声“过渡”,就会有船夫立刻回应,然后撑着船过来了。这里的船夫大都不愿意收路人的钱,若路人一再坚持,船夫只好收下,但一定会把当地特产送给路人作为交换……总之,在沈从文的笔下我看到了忠厚善良、恪尽职守的摆渡人;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古道热肠、雪中送炭的杨马兵;个性豪爽、慷慨热情的天保和傩送…… 八十年的时间虽然改变了许多,但是湘西的一些特色还保持着沈从文先生笔下所描绘的的模样,比如市集。集上的骚动、吵吵闹闹、起伏的喧嚣一点也没变。照例能听到鸡鸭在笼子里的嘶叫声、卖食物、家具商人的吆喝声,甚至还有因枰上不公允、导致买家与卖家你一句我一句骂娘的有趣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这时这地,使得集市呈现出热闹、有趣的景象。 也许再过十几年,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湘西的市集也会变了模样,但是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人的热情、勤劳、质朴、坚守本分、乐善好施的性格,以及他们在安逸中透露出繁忙、繁忙中又蕴含着悠闲的生活习惯不会改变。 【关彩萍老师评:首段对家乡的描述中,文笔还真有几分沈从文的味道。因为同乡,作者对沈先生笔下的湘西特别熟悉。庆幸《边城》中的那种质朴和善良还在,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希望这样的美好不会因时代发展而消逝】 江楼旧感 赵嘏【中唐】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影依稀似去年 进入订阅号对话界面: 点击左下角“昨日篇章”,再选择“补充与更正”,设置了一个可以像网页一样被分享的界面。 点击右下角“原创美图”,再随便点击其中的一项,不定期更新同学们卷面照片或考场作文分析。 点击正中间“联系我们”,“意见反馈”内置有音频,字迹潇洒、吃苦练舞的李旭丰同学入戏朗读。 思维深度上的差距是多美妙的文笔都拉不近的。爱思考又不被想法压抑,敢表达又能清清楚楚,哪怕偶失几尺分寸,也很可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