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1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4-13
辩证传经与不传(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
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那么,太阳病如果不能自愈,就可能邪气传入其它经。邪气是否
传经,怎样辨别传经不传经? 它的依据是什么呢? 
   在第四和第五条,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伤寒论》“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
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一日” - 是指的外感病的第一天,太阳感受了邪气。

“脉静” - 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指中风见到了浮缓脉,伤寒见到了浮紧脉,脉没有特殊的变化而是脉证相符,这就提示邪气不会传其它经。

“颇欲吐” - 颇字,《说文解字》“偏头”,颇字在古代就具有相反的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很、甚” 另外一个意思是“少、稍微”。这里的颇是“很想”。
   我们这里所说的“颇欲吐”,就是很想吐。

   在《霍乱病篇》有一条,它是讲述一个胃家虚寒的病人,当胃阳
逐渐恢复的时候,在胃阳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他由“不能食”,胃阳不足,不能受纳,腐熟无权,所以不能食。伴随着胃阳的恢复出现了“颇能食”,最后胃阳完全恢复了,就变成了“能食”。
   胃阳由虚衰到恢复的过程中,他的饮食情况由“不能食”到“颇
能食”到“能食”。大家想一想,这个颇能食,的“颇”当怎么讲?当稍微来讲。

   这里的“颇欲吐”就是很想吐的意思。很想吐,它标志着邪气传
入少阳经。

   因为少阳病是一个胆热气郁的证候,胆热气郁,胆火内郁,最容
易犯胃,所以少阳病的临床特征有:心烦喜呕(这个喜呕,不是喜欢呕而是多呕、善呕),因此在《伤寒论》中常常以呕吐的存在与否,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与否。

   这个我们以后会遇到多条,如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夜
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样一个肢体躁动不宁的病人,“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样一个肢体躁动的病人,
会不会是少阳的心烦啊;
会不会是阳明病的心烦啊,
会不会是太阳寒邪闭表以后阳郁化热的心烦啊?

   张仲景就用“不呕”除外了少阳病;以“不渴”阳明病;以“无表证”除外了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所以在《伤寒论》中常常用呕吐的存在和不存在来提示少阳病的存在和不存在。
   所以,这里的“颇欲吐”就提示了邪传少阳。

“若燥烦” - 如果从字面上讲“燥烦”强调了肢体的躁动不宁,这是三阴重证的一种表现。

   可是我们与第五条结合来看“阳明少阳证不见者”这两条是连着
的呀。
   如果说“颇欲吐”是少阳证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把“若燥烦”这
个“燥烦”理解为“烦躁”那就可以把它当成阳明病来对待,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而出现的烦躁。大承气汤适应证,“烦不解,腹满痛”甚至可以有心中懊恼,心中烦郁到无可奈何的地步。
   所以“若燥烦”在这里如果和第五条结合起来看的话,它是指的
阳明病,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

“脉数急” - 是与前面的脉静相对而言的,脉静是说太阳中风见浮缓脉,太阳伤寒见浮紧脉,脉证相应,脉证相符,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

   这里的“脉数急”是指脉象变快了,又数又快,这提示脉象已经
发生了变化,因此“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提示了临床症状、临床脉证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邪气就要传经。
   第四条“伤寒一日”只要脉证发生了变化邪气就会传经。

   原文:“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尽管一个外感病已经过了两三天只要没有出现少阳病,没有出现
阳明病,那就是邪气不传经。

   由此提示一个问题,辨别传经与不传经的依据,不在于病程天数
的多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有所变化,第一天有传的,第二三天也有不传的。不在于病程日数的多少,而在于临床脉证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少阳病的临床特征为:心烦喜呕。
阳明病的临床特征为:烦躁。
以上是张仲景为太阳病篇所写的总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