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篇里,我会给大家介绍长州藩是放弃攘夷走上开国道路的。 长州藩距离江户较远,并且历代藩主与幕府不睦。由于长州藩的极端攘夷,就连天皇,其他大名,外国人都对其极端攘夷表示反感。 长州藩家纹 比起萨摩藩被英国舰队一打就立马放弃攘夷相比,长州藩太倔强!经历了第一次下关海战,八月十八日政变,池田屋事件,蛤御门之变,第二次下关海战,第一次征伐长州等接连打击之后,终于开始放弃攘夷。今天主要说的是八月十八日政变。 长州藩藩主毛利元德,你们没发现毛利小五郎和他长得很像。果然都是毛利家的人 由于不满幕府对外开放政策,尊攘派中的长州藩与过激派公家共同策划在天皇出巡时,胁迫天皇发布诏书命令幕府实施攘夷,若幕府不肯就范,则长州藩挥师东进,一举将其埋葬。然而尊攘派谋事不密,事前既已被萨摩藩察觉(当时与长州藩对立),于是,萨摩藩、京都守护松平容保、不愿看到攘夷派得势的孝明天皇以及公武合体派公家合作,准备将攘夷派势力彻底驱逐出京都。 1863年8月18日拂晓前,在会津藩和萨摩藩军队的警备下,只允许中川官、近卫忠熙、近卫忠房等公武合体派公卿晋谒天皇,使朝议一变,强调过激的攘夷不是天皇的意志。天皇发表宣言说,18日以后的行动才是自己真正的意志。结果,解除长州藩兵担任警卫皇宫的任务,并将其逐出京都。三条实美、壬生基修、锦小路赖德等尊攘派公卿七人逃奔长州(即七卿流亡)。长州藩在京都的驻防权力被解除,藩主毛利敬亲及其养子毛利元德被逐出京都,丧失了政治上的主导权。从此,京都的尊攘派势力暂时减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