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孩子的“粗心”,家长需要如何引导?

 gztxd 2018-04-13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没考好是因为太粗心了!知道吗?“粗心”是孩子做错题的结果,但它不是原因!

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过错归结于孩子的“粗心”,便会掩盖孩子的很多问题,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原谅自己而根本不去找真正的问题所在。这样是很可怕的,久而久之可能就纵容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个人认为那种看似很简单的题,孩子却做错了,这时候孩子所谓的“粗心”还是因为不熟练造成的。

我常说一句话,为什么孩子们再粗心,也不会算错“1+2=3”,不是仅因为太简单,是因为太熟练了。就像我们成年人,无论儿时像他们那个年龄曾经是好学生还是差等生,现在去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我们都不会错!这是为什么呢?熟练!真的熟练很重要!专家说通常一道题目,只有反复做至少三次以上,才会被大脑熟记,那您的孩子是否做到了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们和家长都认为孩子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孩子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时这道题给错了。

我在这里想说,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警惕孩子是真的会吗?您确保孩子对概念没有一点模糊,清清楚楚吗?

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给孩子讲完题,一定要让孩子给你去讲一遍。如果孩子能讲清楚,才表示他确实理解了。通常让孩子讲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知识上的漏洞。

还有一些孩子是由于书写习惯,比如写“0”时总习惯留个小尾巴,以至于自己都会错看成“6”,或者列竖式时不对齐,以至自己计算时错了位都没发觉。

这些看似由于“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根本就不是仅“粗心”这样的小问题,是学习习惯的大问题。

我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记得一次在家做题,草稿纸上的竖式很潦草,就对错了位。后来我就告诫孩子即使是草稿纸也要求她工工整整地去写。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拿到孩子的试卷看到分数后,如果发现孩子有些问题是由于“粗心”导致错误,一定要追其根源,采取相应的办法,从而引导孩子真正杜绝“粗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