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传诵的智慧化身——诸葛亮(五)

 墨香笙樵 2018-04-13
由于街亭的失守,打乱了诸葛亮的整个战斗部署。这时赵云、邓芝率领的另一支人马,也被魏军打败。诸葛亮在进无所据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陇西三郡,收兵回到了汉中。诸葛亮在总结这一次战斗经验和教训的时候,认为马谡不听劝告,违背战斗部署的原则,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来他任命马谡镇守街亭时,一些老将就有不同的看法,现在马谡违犯军令,造成全军的撤退,不严办马谡,难于使大家心服。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马良是好友,对马谡也很有感情,但他不得不处以公心,挥泪斩了马谡。诸葛亮认为自己错用马谡也有责任,因而上书向后主请求,也给了自己一个降三级的处分。
  
  诸葛亮并不甘心这次北伐的失败,他在积极地准备新的北伐。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冬天,当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今安徽桐城)大败魏将曹休,魏军主力东下增援,关中地区空虚的时候,诸葛亮认为再次北伐的机会到来。但是当时有的大臣认为,前次北伐,无功而还,是否有必要再次北伐,对北伐能否取得胜利表示怀疑。诸葛亮为了坚定北伐的信心,又给后主上了一个奏章,说明如果不伐魏,在魏强蜀弱的情况下,是无法维持偏安局面的。只有用主动进攻的方法,才有可能改变蜀汉不利的处境。这个奏章被称为《后出师表》。诸葛亮这次北伐,率数万兵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当时魏国守陈仓的军队只有一千多,但陈仓的地形险要,利守不利攻,所以魏军在其将领郝昭的率领下,坚守了二十多天也没有被诸葛亮攻下。这时诸葛亮因为魏军援兵就要到来,蜀军的粮食也供应不上,就主动撤兵回到汉中。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派部将陈式率兵攻取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两郡,魏的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进兵反击陈式,诸葛亮率主力突然进至建威(今甘肃成县),郭淮被迫退兵。诸葛亮派兵据守武都、阴平二郡,并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安抚,然后率主力又退回汉中。
  
  这两次的北伐,都局部地取得了一些胜利。后主认为诸葛亮立了功,就下诏恢复了诸葛亮原来的职务。
  
  建兴九年(231年)春天,诸葛亮在进行了两年的准备工作,并使用了“木牛”作为运送军粮的工具,还联系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众至北地(今陕西耀县)响应,再一次出兵北伐,包围了祁山。这时魏明帝把大将司马懿从荆州调回,要他率大军去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很有军事才干,他知道诸葛亮远道而来,所带军粮有限,因而求战心切,就采取了坚壁固守;以逸待劳,不与蜀军主力决战的战术,想拖垮诸葛亮。诸葛亮虽然百般刺激司马懿的主力出动决战,但司马懿一直坚守不战。所以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诸葛亮在一些局部的战斗中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一直未能消灭魏军的主力。这时由于诸葛亮后方的运粮工作出了问题,不得不被迫退兵,而且在退却中诱杀了魏的名将张邰,但从整个战役来说,这次北伐仍未取得什么大的进展。
  
  诸葛亮退回汉中后,查问负责运粮的李平,为什么不能按时把粮运到前线,结果发现是李平在里边捣了鬼,诸葛亮很气愤。他查明了李平的过失,奏明了后主,削了他的官爵封号,把他流放到梓潼郡(今四川梓潼)。从这一件事情中,诸葛亮进一步认识到北伐中军粮供应的重要。为此,他又设计了一种四轮运粮小车叫“流马”,组织军队把军粮先运到接近前线的斜谷(今陕西眉县),派兵严加保护;同时,还在渭水前线分兵屯田,以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军粮问题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后,与孙权约定,同时进兵伐魏。这一次北伐,诸葛亮集中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郡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扎营,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相对峙。这次司马懿仍然采取坚壁拒守,不轻易出战,等到蜀军的粮食供应中断后,再发兵追击的方针。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想尽办法挑动司马懿出战,司马懿的部将也一再要求出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战。这时孙权北伐的军队因为出战不利,已经撤兵。诸葛亮恐怕魏的增援部队到来,增加与司马懿决战的困难,终日思虑重重,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感到自己这场病凶多吉少,所以在给后主上奏章报告病情的同时,附了一件密奏,告诉后主说:我如有不幸,后事可托付蒋琬。后主得知诸葛亮病重的报告,马上派尚书仆射李福赶到五丈原探问病情,并向诸葛亮问了好多军国大事。李福走后,诸葛亮的病情更加重了,但过了几天,李福又从半路上返回,诸葛亮见到李福,对他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我之后蒋琬可接替我的工作。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替呢?诸葛亮回答说:费韦可替。李福再问下去,诸葛亮就合上眼睛,不愿再回答了。李福走后不几天,诸葛亮就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在病重的时候,就把军中的大事托付给了大将姜维和杨仪,并告以他死后退军的密计。诸葛亮死后,姜维和杨仪按照他的遗嘱,密不发丧,有组织地整军而退。司马懿得知蜀军退却的消息,亲自领兵来追,杨仪领军作出了反击的行动,司马懿怕中计,没有敢再追,所以蜀军从容撤退到斜谷,然后才下令发丧。司马懿回到五丈原蜀兵原来的营地观察后赞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 鞠躬尽瘁流芳青史
  
  诸葛亮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从隆中请出,到五十四岁时去世,他的后半生一直是兢兢业业,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辅助刘备和他的儿子刘禅,苦心经营蜀汉政权。他平生的志愿,是由蜀汉来统一全国,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就病死在战场上。根据他的遗嘱,把他的遗体安葬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定军山地处蜀魏交界处,刘备和黄忠曾在这里打败魏军,杀了魏国名将夏侯渊。诸葛亮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墓地,而不归葬成都,说明他对这个战场的怀念。诸葛亮在遗嘱里,对他的葬仪要求简朴,只穿平时的便服,不陪葬任何器物,只依山造一小坟堆即可。他安葬的时候,后主派大臣吊唁,赠给他“忠武侯”的称号,所以后来称他“诸葛武侯”。
  
  诸葛亮生前还给后主上过一个奏章,说他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这是占领益州后,刘备赐给他的一笔钱买的产业,一家人的生活的主要来源。他自己在外任公职,衣食都由公家供给,没有积蓄任何一点财产。作为长期身居相位的诸葛亮,在生活上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在封建时代是不可多得的。
  
  诸葛亮娶黄氏丑女为妻后,成为家庭内的得力助手,相传“木牛”、“流马”就是受黄氏的启发制造的。但黄氏早年未生子,诸葛亮过继其兄诸葛瑾之子诸葛乔为继子。诸葛乔娶了皇家的公主,拜为驸马都尉,但诸葛亮对他管教甚严,外出打仗带在身边,常让他带头作艰苦的运输工作。可惜诸葛乔二十五岁上就夭逝了。诸葛亮晚年得一儿子诸葛瞻,在他死的那一年,诸葛瞻八岁。他在给他的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瞻虽然聪慧可爱,但怕他不能成重器。后来蜀亡时,诸葛瞻驻守涪城(今四川绵阳),经过英勇搏斗,死于战场。他的十多岁的儿子诸葛尚,听说父亲阵亡,也冲入敌阵战死。这说明诸葛亮的儿孙们还是成器的,所以后世称诸葛亮祖孙三代是“三世忠贞”。
  
  诸葛亮病死前线的消息传到成都后,朝野震动。不管是生前、受过他恩惠的,还是受过他批评处分的,都很悲痛,都认为他的死对蜀汉是一大损失。为了怀念他,经过大臣们讨论,决定在他的墓地为他立庙,以便祭祀。后来当魏国大将钟会攻下汉中时,还派人专门上定军山祭扫了诸葛亮的墓,并下令严禁在诸葛亮墓地周围放马、砍柴。这说明诸葛亮以其崇高的思想品德,不但得到了蜀国官民的爱戴,也同样受到了敌对国将士的尊敬。
  
  但是,历史的发展常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诸葛亮半生苦心经营的蜀汉政权,在他死后虽然仍由他的信任者蒋琬、费棉、姜维的全力支持和经营,但国力日衰。在他去世三十年后,终于被魏所灭亡。诸葛亮的事业在他死后虽然失败了,但诸葛亮毕竟是一代名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