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经典咏流传》康震老师学习 如何从创作背景入手赏析诗歌

 谦让因此诚心 2018-04-13

最近央视一道节目《经典咏流传》比较火,火得网友大呼“央视爸爸”要么不出招,要么一出招就是大招。

在节目中,除了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传唱外,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那就是节目的鉴赏时刻。其中圈粉最多的当属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康震,各位字字珠玑。

向《经典咏流传》康震老师学习  如何从创作背景入手赏析诗歌

1、《三字经》节选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康震点评

其实《三字经》严格来讲,它都不是一本书,因为当时它刚刚开始写的时候,大概就一千零六十多个字,那么谁会下这个功夫,三个字一句的把这个写出来,然后大家都还喜欢背,起码咱们前头几句都会背。所以我觉得这是挺耐人琢磨的一件事,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大家写小书。作者王应麟是南宋时候的一个大儒,他写了一本书叫《誉海》,这本书就是给那些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准备的知识百科全书。然后他把这些东西现在都变成了一千个字。为什么这本书特别受追捧呢?它虽然小,它的知识层次特别丰富,它基本上分了好几个部分,比如说第一个部分讲教育原则的,再往下是介绍好人好事的;再往下,是讲中国朝代的变化,再往下是讲我们古代有哪些书的,再往下是鼓励你好读书。所以你别看书小,包罗万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就是为什么这本书是在蒙学当中最首屈一指的。

王应麟编了它,到明代初期、明代晚期、清朝、民国初年都不断有人扩充它,甚至1949年以后,人们还在扩充它,因为《三字经》里边说元代的时候是大汉民族的那种观念来说元代的,1949年以后就把这部分观念给改过来,包括以前对历史的评价也改过来。所以《三字经》也在与时俱进。包括现在,如果力宏有兴趣的话,他也可以往下编。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康震点评

因为这个古人写词,一般就写一首词,但是这个词前面还要加一个小序这是不寻常的。虽然在苏轼之前就有人这样做,但从苏轼开始大量的人这样做。我觉得这是因为苏轼愿意在词当中留下自己人生的痕迹,这个词是非常奇妙。三月七日,他和他的朋友上沙湖遇到大雨,然后雨伞提前被仆人们拿走了,因为以为不下雨,结果下了雨,大家都感到非常狼狈,只有我觉得,没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在苏东坡看来,人的一生就两种天气,一个是晴天,一个是下雨天,所以无论你走到哪,你都会碰到阳光,也无论你走到哪,你都会碰到一个阴天和下雨天,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人生何处没有春天,人生又何处没有温暖,你又何必疾疾地去奔跑,去寻找你心中所谓的阳光或者是美好呢?你不需要这样。所以我觉得苏东坡给我们贡献的最大的一种财富并不在于说他做了多大的官,写了多少文章,而在于我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他出现了,他跟你说,一蓑烟雨任平生,小伙子,别发愁。

但是他在流放期间写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在最苦难的时候,他给我们奉献了最潇洒和最美的诗篇。苏东坡对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当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人生要归零的时候,苏东坡说NO,没有归零。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不把你归零你别想归零。所以我觉得苏东坡在我的文化里扮演最大的一个角色,只要我自己不认输,没人能说我输,我的自信就是我的。我觉得黄绮珊就是这样来诠释苏东坡的词的,非常漂亮。

3、《将进酒》(节选)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山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康震点评:

其实李白写这首歌的时候,内心极其不爽。李白志向非常大,他想当宰相,但暂时没机会。有巨大期待的人就会有巨大的失落,进而有巨大的牢骚。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他巨大的牢骚。

李白说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诗就写在他要去见唐玄宗的路上。李白一生的骄傲,一生的自信,一生的不可一世,都在一首表现失望和失落的诗里出现,非常奇妙。虽然这诗本身看着好像有点消沉,但我们读的时候却有一种解放感,一点都没觉得消沉,反而越唱越读越兴奋。

4、《送别》节选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莲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康震点评:

其实李叔同这个人不简单,他们家在上海开钱庄,是巨富之家。他有充裕的财力来支撑学业。那个时代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的视野很开阔,而李叔同又有很殷实的家底,所以他能够自由选择一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实用的专业。比如那个时候人们更多的学财会、务工,但他学的是油画。他不但学油画,还学晶石篆刻、音乐、话剧。1907年他27岁,演了中国本土上第一幕话剧《茶花女》,他扮演的是茶花女,这说明李叔同年轻的时候非常英俊。那个时候没有女人去扮女角的,都是男人在台上。所以《茶花女》实际上是开了中国话剧先河的一个活动,李叔同也是成为话剧的一个先驱。

他在35岁的时候写了这首歌词,实话讲,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想到,用美国的一个旋律来填一个中国古风的词。我们现在说要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也要把世界的一些先进的元素拿来为我所用,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的要像一百多年前的李叔同那样,身上兼有中西的学养,甚至渗透在他的血液当中,他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将中西合璧,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向《经典咏流传》康震老师学习  如何从创作背景入手赏析诗歌

我们不妨探寻一下康震点评的套路:

从传唱者所选的诗词开始鉴赏,由诗词本身的语句优美、诗词表达的精神内涵,以及诗人词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来点评。点评既让人增长文学内涵又给人以立体感。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解写作背景是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金钥匙。什么是写作背景,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不同的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不同,所写的诗词内容、表现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年龄不同,也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在语文学习时,有的老师会要求学生会“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就是在古诗词鉴赏时,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包括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同时,包括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其它其它作者的同类作品等。

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道尽了由国君沦为阶下囚,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

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向《经典咏流传》康震老师学习  如何从创作背景入手赏析诗歌

今天,我们不妨走进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对比她两首词,就可以看出鉴赏诗歌时,了解时代背景是多么必要和重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此时所作词,多写其悠闲生活。

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大家注意看,这首小令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然后,好景不长,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丈夫去世,境遇孤苦。她的词风大变: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我们不妨看看她创作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创作此词时,正逢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武陵春》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从《如梦令》可以看出,李清照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她既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当然不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的。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而且一个“倦”字,展现了国破家亡的孤苦凄凉。

了解写作背景是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的金钥匙,所以,文史不分家,学习一首古诗词时,多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大时代背景下诗人的身世,我们就能很好地学习和鉴赏这首古诗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