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东大国”——随国,与楚国三个世纪的较量,仍遭灭国

 思明居士 2018-04-13

随国(今湖北随州)的封地正处于楚国东出北进的咽喉要道,周王朝在此立国,其目的很显然,就是用来掌控南方地区的军事要冲,以安定南境。随国何时立国,首位封君系何人,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据考古证实,史书上记载的随国就是曾国,是被称为“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的封国。

《左传》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可以得知周朝在汉水东面分封的众多方国中,随国为最大。说明随国素来就是“汉东大国”,国力强大。从西周到春秋一直是“江汉诸姬”之首,带领汉东诸国一起肩负着抵御南蛮保卫周疆的重任,是楚国东进北伐、问鼎中原的最大障碍。

“汉东大国”——随国,与楚国三个世纪的较量,仍遭灭国

正由于随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它立国开始便已成为楚国的眼中钉,绊脚石。楚国历代国君都想挪掉它,所以楚随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十六年伐荆楚”,这与宋代出土文物“安州六器”(青铜器)铭刻相吻合,上面记载随国号召汉东诸国迎合周昭王一起讨伐楚国。周朝为什么要讨伐楚国?无从得知,但楚国从西周初年开始一直不太安分,而随国作为周室姬姓诸侯镇守南疆,其实对南方蛮楚起到监视作用,楚国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随国的监视。也许是楚国不守本分,被随国得知,然后上奏周朝,周昭王便与随国联合汉东诸国一起讨伐楚国。这足以说明早在西周中期,楚国与随国的矛盾便已存在。随国作为替周室镇守南境的诸侯国,坚决抵制南蛮东进,不辱使命。

直到周室东迁,春秋开启,周王朝开始衰退,楚国这才无所畏惧,继续开始东进北伐的征程。那时的随国虽然失去了周王朝的撑腰,但国力还是不容小觑,对楚国来说,仍然是一大羁绊。

“汉东大国”——随国,与楚国三个世纪的较量,仍遭灭国

随国的实力真正被楚国动摇是从楚武王开始的。

楚武王,名熊通,一看这个“谥号”,就知道是一位好战勇猛的君王。楚国真正的强盛就是从楚武王开始,他在位长达五十年,一生征战,野心勃勃。他杀侄篡位后,便挥师渡汉,攻打周朝,灭掉权国,使得楚国国力瞬间强大。

这以后,楚国将眼光对准了阻扰其东进的随国。

“汉东大国”——随国,与楚国三个世纪的较量,仍遭灭国

这段时期也是楚国攻打随国最密集的时期。据史料记载,楚武王曾至少三次对随国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皆未获得成功,犹其是公元前690年的楚随下溠之战,楚武王病死在亲征途中。此后楚国暂时停止对随国的用兵,将东进的矛头指向随国周边的小国。

《左传》记载“季梁向随侯谏追楚师”,季梁是楚武王攻打随国期间出色的随国大臣,连楚武王都危惧三分,可以说,楚国不敢轻易动随国就是因为季梁的存在。季梁曾劝谏随侯“修内政而亲兄弟之国”,随侯纳谏,从此整顿内政,与周边汉水以东的邻国交好,以此来防御楚国的危胁。

楚武王虽然用尽一生都未能打开汉东的军事要冲,但楚武王经过几场战争大大削弱了随国的实力。随国也逐渐意识到楚国越来越强硬的东进步伐,思考着如何缓回这种微妙的局面。直到18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汉东大国”——随国,与楚国三个世纪的较量,仍遭灭国

公元前672年,楚国发生了内乱,楚堵敖与弟弟熊恽争王位,熊恽败亡,出逃随国。随国紧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出兵助熊恽夺得王位,从此,楚随结好。随国得以借助这个当口修养生息,恢复国力。

但是好景不长,也许是随国执政者太过急于求成,羽翼未丰,就想急着脱离楚国的羁绊,结果导致楚国狠狠的反击。这是发生在楚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40年的事。据《左传》记载:以汉东诸侯叛楚。随国联络汉水以东的诸侯国,企图背叛楚国,遭到楚国的严厉讨伐。据《公羊传》记载:冬,楚人伐随。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随国不得不向楚国求和,从此,彻底沦为楚国的附属国,再也没有机会重振旗鼓。

虽然随国最后灭亡的具体时间无从得知,但战国时期兼并激烈,被楚国蚕食已经无法避勉。随国与楚国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恩恩怨怨终结在战国漫天的硝烟之中。

文/堰风

相关阅读

六岁的楚堵敖为什么非要对四岁的弟弟赶尽杀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