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需关注的问题分析

 ljn777 2018-04-13

售电那点事儿,专注于电力交易市场,关于售电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增量配电业务作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焦点和难点,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2018年国家能源工作会议把增量配电改革作为电力改革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各级政府积极主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但是实际进度并不理想。为促进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改革试点顺利实施,近期,笔者对一些试点项目进行了调研,感觉在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中取得成效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一些问题,亟待建立和完善电力法律法规,解决电价交叉问题,完善相应建设规范和标准。

 

  试点推进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

 

  试点多为存量、存在对增量负荷预测虚高等问题,增加了项目业主投资风险。第一、二批试点项目中有多个项目由几个独立工业园区打捆申报,有的跨区县,不符合“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可能造成电网交叉供电,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各地为了申报试点,对增量负荷预测虚高,一些试点预计电量年均增速超过50%,缺少实际的增量负荷支撑,明显有悖用电负荷正常发展规律,将导致投资浪费,增加项目业主的投资风险。


 

  部分试点突破输电网建设等政策红线,跨营业区甚至跨省建设输电网。一些试点规划对当地供电企业设置信息壁垒,导致与电网规划不衔接;由于一些地区220千伏和110千伏输配电价有价差,一些试点项目规划涉及220千伏输电网,重复建设220千伏变电站,有的涉及自备电厂、跨省地州或营业区。这些都与国家发改委“增量配电网不涉及220千伏以上输电网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应当符合省级配电网规划”和“禁止依托自备电厂建设配电网开展增量配电业务试点”等要求背离。

 

  有序推进增量配电业务试点的建议

 

  尽快建章立制规范有序推进改革。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电力法规,进一步明确增量配电网规则、建设前提等标准,及时解决增量配电网电价交叉补贴、定价方法等问题,确保改革规范有序推进。总结前两批试点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后续试点提供借鉴。

 

  及时纠正增量配网改革中发生的“跑偏”现象。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对个别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特别是针对试点中发生的涉及自备电厂、输电网建设、交叉供电及重复建设等各种乱象,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纠正,避免将央企和地方政府推到改革的对立面,造成国家利益受损。

 

  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解读文件。近年来,国家继增量配网配套文件后发出相关文件、会议纪要,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读,但各方对政策、文件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误读、误解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国家发改委针对增量配网相关政策,配套出台系统、完整的细则和释疑,正确解读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确保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改革沿正确方向有序推进。


中国配额制草案出炉 电网及配售电企业成主体

3月23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万众期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省级电网企业、各类配售电企业、拥有自备电厂的工业企业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直购电用户将会成为承担配额义务的市场主体。虽然配额制有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但并没有为约1200亿元的补贴缺口提供有效的缓解良策。

 

配额指标

 

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配额”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四川省的2018年总量配额要求最高,达91%;而青海省的非水电配额最高,由2018年的21%提高至2020年的25.5%。

 

达标手段

 

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达标(详见附图),并将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进行核查。此电力证书与去年启动的自愿市场中流通的“绿色电力购买证明”不同:电力证书将按照交易结算电量核发(弃风弃光电量应无法获得证书),获得证书的电量仍将获得度电补贴;而在自愿市场售出绿电购买证明的电量将无法获得补贴。因此,配额制将无法缓解国家补贴缺口和拖欠的问题,目前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补贴缺口估计已达1200亿元。这一问题有可能在未来的政策变动中予以解决。

 

证书交易

 

考核周期目前为每一自然年。次年1-2月中市场主体可以进行电力证书交易,以完成配额指标。证书暂允许交易一次,分布式电站的自发自用部分按照发电量核发证书,也可以参加交易。由于各省不同的配额指标已考虑到现有情况,市场交易量预计将会在较低水平。

 

替代证书

 

其他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向电网企业购买替代证书完成配额,但其发放时间和前提都有待明确。替代证书的价格由省级电网公司依据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成本等因素决定,也在市场对证书需求量过高时起到控制价格的作用。可以将替代证书看作是对不达标的“罚款”,但由于电网企业无处罚职能,换以市场机制施行。但这也意味着电网公司身兼对其他市场主体的监测评估、出售替代证书、同时又是配额制义务主体的多重职责。

 

省间交易

 

以各省2017年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计算,全国仅有内蒙古、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及新疆六个省区可以达到2018年配额指标,其他省份将需要通过向外省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减少本省弃风弃光或在本地新增装机来达标。由于送出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会从本省消纳中扣除,这有望促使可再生能源富余省份增加当地电量的消纳。

 

执行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由能源局发布,但缺少了发改委的背书,这对配额制是否能够有力执行产生了疑问。对未达标的惩罚也有限,目前主要在于暂停或减少省内化石能源电源建设规模、限批新增高载能工业项目、核减市场主体的交易电量或取消参与资格。

 

自愿市场

 

虽然配额制并没有直接提高用户的用电价格,它也没有对现行自愿绿证市场做出任何改进,对于有意提高绿电使用比例的终端用户来讲,配额制的作用极其有限。如果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电量能够同时在配额制的交易市场和自愿绿证市场中获利,这甚至有可能降低企业参与自愿市场的动力。两个市场如何关联有望在办法终稿中得以明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