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作为一个胃肠肝胆外科医生,我很负责告诉大家:手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医生不会平白无故切掉病人的胆囊,被切掉胆囊的病人都会有他的苦衷。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去评估病人情况,只有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我们才建议手术治疗。做不做,决定权还在病人手上。 胆囊,作为身体的“六腑之一”,有着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中医体系中的“胆”,还管意识,主决断,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学的是现代医学,就无从考究了。 为什么要切掉胆囊?一般疾病:胆囊结石时间长(10年以上)直径超过3cm、合并有疑似恶变的胆囊息肉、胆囊收缩功能<40%等。这类疾病可以引起反复腹痛,是引起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囊癌的恐怖程度和胰腺癌有得一拼!)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这类结石往往容易引发急性胆囊炎,甚至化脓性/坏疽性/穿孔性胆囊炎,更严重者为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胰腺炎。后两类疾病,一经发现,建议及早手术,这类的感染来得及其急骤凶猛,发并迅速,有感染性休克并死亡可能。为了救命,只能切除胆囊了…… 慢性胆囊炎: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因为反复的感染,胆囊壁明显增厚,收缩排泄胆汁的功能基本已丧失。我们做过部分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切除出来的胆囊,里面都不是储存的胆汁,而是清亮的液体。这类病人,需要长期忍受肚子痛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复住院治疗,最后不得已而决定切除胆囊。 胆囊癌:首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效果均不理想。胆囊癌虽然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非常高,就算手术治疗,预后也非常差。
胆囊切除后会有什么变化?脂肪泻: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扩张、增厚,以行使胆囊的功能,有部分人切除胆囊后,因胆总管代偿不过来,饮食和胆汁分泌不同步,会出现摄入的脂肪不能被消化吸收,出现反复拉肚子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需要低脂饮食才能调节。 胆道痉挛: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替胆囊功能,但也有代替不过来的时候,出现进食后右上腹部阵发性隐胀痛,平常可服用些解痉药缓解,如莨菪浸膏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 粘连:手术后肚子里的组织恢复、生长,这个过程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轻者只感到右上腹部不适,重者出现饱餐后、左侧睡觉、运动时疼痛加重。
以上变化,其实非常少见,我们一年到头不知切了多少胆囊,也没有见多少个回头复诊的,手术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要因为一点小毛病而影响了心情。
若觉得回答有帮助,请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