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都因这间书房

 heaven张君峰 2018-04-13

@ 作家普鲁斯特的书房

如果你认识普鲁斯特,但还没读过他的著作,这会是一幅关于他的阅读地图。

如果你已爱上他,却始终没能读完他的著作,这将让你再次陷入回忆里的失乐园。

卷帙浩繁的《追忆逝水年华》,计有七大卷、四千多页、二百多万字,共出现两百多位人物,多达六十位作家坐镇其间;过去、现在与未来交叠,主观与客观世界虚实交错,交织出属于普鲁斯特的独特宇宙,形式极其复杂,令人无法轻易窥探全貌。

普鲁斯特尽取古今各种艺术创作之精华,将他们化作自己的一部分,参与自己的创作。穿梭其间的真实作家、虚构角色、经典名著、对白情节、逸闻掌故,以及各种特殊指涉与隐晦象征,是《追忆逝水年华》的迷人之处,也是最令人困惑之处。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建立了等级秩序。读者有好有差。他历数了差的读者,他们的数量超过了好读者,因此证明了普鲁斯特的名言:“人们已经不知道如何读书了。”

我们漫步至位于巴黎的普鲁斯特的书房,看看他是如何做一个好读者的。

普鲁斯特在开始其创作生涯之前,经历过漫长的阅读岁月。他的创作也总是一个不间断的阅读过程,尤其是通过阅读来回忆。这时的阅读只是一种刺激写作的方式,或者在阅读中吸收养料。他说:“不少作家在动手写作之前,喜欢念几页优美的文字。爱默生很少不看几页柏拉图的作品就开始写作,但丁也不是唯一一个被维吉尔领到天堂门槛的诗人。”普鲁斯特本人更是如此。

在他看来,阅读是写作的必经之路,当然也是一种躲避尘世的方法。不过,躲进阅读,却能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活,觅见许多平常看不到的现实。这种不用离开靠背椅就能看到的现实,能够改变读者的精神生活。普鲁斯特从小就喜欢看书。

▲ 儿时的普鲁斯特

“好了,合上书吧,我们要吃饭了。”——小男孩的专心阅读被打断了。全家一起用过餐后,他不再接着念书了,不再沉浸于书中的故事,不再想入非非。普鲁斯特从这一童年回忆展开他的长篇随笔《阅读的时光》。

“我们在童年时代过得最充实的日子,莫过于那些我们以为还没有过,时间就已经过去了,那就是我们同一本喜爱的书一起度过的日子。”该文第一部分说的是普鲁斯特童年迷人的读书经历。“哪能忘得了呢,我在假期的那些日子里不停地在看书,真的很惬意,不会受到侵犯。上午从公园回来之后,其他人都出门散步了,我便偷偷溜进吃饭的房间,直到午饭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那里都没人打搅……午饭之后,我马上就接着看书。特别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各人回到自己的房间,我就可以赶紧顺着狭窄的楼梯上楼躲进自己的房间……”。

普鲁斯特很赞同19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威廉·莫里斯的说法:房间里除了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这样的房间才是美的。可惜,普鲁斯特的房间并非如此,他也因此不能在自己的房间里阅读很长时间。不过,“有时在晚饭过去很长时间以后,我会在床上看书,以此度过一天的最后几个小时。可是这种情况并不多,往往只是在我读到一本书的最后章节时才会这样,已经没有多少页了。冒着被发现而受到惩罚的风险,或者看完书后也许会彻夜难眠,我还是在父母走进卧室之后又点上蜡烛”。

他在读书经历的结尾处写道:“然后,最后一页读完了,书也结束了。我得打住眼球的自我运动,还有跟随眼球运动而产生的无声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的一声长叹中才会终止……而现在呢,这本书不再是同样的书了?这些生灵比真实生活中的人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温情,而阅读者不是一直敢于承认自己多么爱这些生灵,尤其是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被父母见到,看上去他们是在讥笑我们的动情,并故意冷淡地、或者装出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把书合上讥笑去一声长叹中才会终止,甚至这时我们也不敢承认自己的爱。

这些生灵,我们为之喘过粗气、为之抽泣过的生灵,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再也无法得知更多有关他们的情况……多希望书还没完啊,即便这是不可能的,至少能够多知道一点所有那些人物的情况,还有他们的生活,那该多好啊!或者,我们能把自己的生活同一些事情联系起来,同书中让我们爱、却突然看不到的那些人联系起来,那该多好啊!这样,我们就没有白白地爱过那些人,爱过几个小时;到了明天,他们只是书中不知哪一页上的人名而已。这本书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我们对它的价值也很失望,因为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或者像我们的父母在生气的时候不以为然地对我们说过的那样,这本书在尘世间的位置,绝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说它具有宇宙和命运的深刻含义,它只不过占据着书柜里的一条狭长的寸地。”

▲ 《追忆似水年华》电影剧照(1999,法国)

普鲁斯特反对把阅读和聊天等同起来,哪怕是在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聊天。他认为:“一本书和一个朋友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其或多或少的智慧,而是人们与之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与聊天相反,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在接受他者所传达的思想,读者却还是孤身一人,或曰只身前行,继续享受着孤寂所拥有的灵性之力,而这会在聊天中即刻消散;寂寂一身,便可继续随灵感游荡,让精神在自己身上发酵。”

“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作者智慧结束的地方,正是我们的智慧开始之处”。在普鲁斯特眼里,阅读不是或不该是被动的,而是行动:“这里要求的是介入,由他者引起的介入,但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这是一种来自他者的刺激,却只能在孤寂中领受。显然,这正是阅读的定义,并只适合于阅读。”(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