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期开始了,来看看法国人度假都在读什么?

 gs老张 2017-10-03

法国人度假读什么?

法国人有度假的传统。每当节假日,尤其是夏天,为了躲开巴黎的绵绵阴雨,他们便去到南部的滨海城市过上一段日子。与中国人观光旅游、热衷拍照不同,对于法国人来说,度假是追寻另一种生活。因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也就成为假期中必备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在法国电影中经常见到的——在炎炎夏日的海边,躲在遮阳伞下的人们涂着防晒油,手里拿着一本便携的简装书,正津津有味地阅读。

为了配合这种度假传统,并结合法国人自身热爱阅读的习惯,一类“与XX共度假日”的读物应运而生。XX往往选择的是那些艰涩不好懂的经典作家,他们的作品不是被购置来束之高阁,就是被止步于开头几页。读者们为了能够看懂这些晦涩难懂的书,便需要借助一些专业人士的导读,而这种导读正好适合在假日悠闲自适的时光中慢慢地翻阅。当读者看完这些书后,他们对曾经令其感到惊惧的巨著就会有更近一步的了解,也就更加有可能重新去阅读那些巨著。

我们都熟悉文学史上这样一位可爱的小说家形象:敏感、细腻,整天待在自己的病床上撰写他心目中“唯一之书”,直至逝世时也未能完全写完。这位小说家不是别人,正是众所周知的普鲁斯特,而那本长达七卷的巨著也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为难啃的小说之一——《追忆似水年华》。我们都听说过它,但很少有人读过它;或者读过它,但很少读完。读者不只畏惧于它的长度(七卷本、三千多页),也震慑于它实际的阅读难度。想想吧,因为那一块“小玛德莱娜糕”而心生阅读冲动的那些读者,通常没翻几页就不了了之。

普鲁斯特普鲁斯特

鸿篇巨制《追忆似水年华》鸿篇巨制《追忆似水年华》

这是怎样一本书?

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发展出了“红学”,评析《追忆似水年华》的书籍也成为了蔚为壮观的图书产业,许多对普鲁斯特爱慕倾心的作家都曾为其写过专著。比如这本绿封皮的《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便是其中之一。与去年翻译出版的《与蒙田共度的夏天》一样,它也是法国人度假传统发明的产物——假日来临的时候,带上《追忆似水年华》去旅行总归是不妥当的,一来书太厚,不适合带;二来太难读,会影响度假兴趣。倘使换成《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这样一本小书,消遣与逼格俱全,是不是“出门旅行必备佳品”?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

事实上,《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原先不是书,而是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做的一期节目,邀请了法国当代重量级的八位学者选择一个主题谈论自己阅读普鲁斯特小说的心得体会,包括“时间”“人物”“社交界”“爱情”“想象的事物”“地方”“普鲁斯特和哲学家”“艺术”等八个主题,内容几乎涵盖了《追忆似水年华》中出现过的所有话题。原先的广播稿后来被整理成书,并在书末附加了《追忆似水年华》的梗概与精彩片段,也就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这本《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

这八位学者也都大有来头,《与蒙田共度的夏天》的作者安托万·孔帕尼翁也出现在其中,这位曾经罗兰 · 巴特的学生,现今法兰西公学院的风云人物,以《现代性的五个悖论》和《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这两本理论书闻名中国的读书界,今年还曾应邀前来中国举办讲座。其他的学者像让—伊夫· 塔迪埃(《普鲁斯特和小说》《20世纪的文学批评》)和克里斯蒂娃(将巴赫金引介入法国,提出“互文性”概念)在法国文化界也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声。因而,由他们来引介文学史上这本最难读的巨著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哪类读者阅读?

但适合阅读《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的读者只能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既不是那些从未听说过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的初级读者,也不是那些为普鲁斯特着迷,将其所有作品通读过,甚至各类附属物品都要收藏的高级读者,而是那些曾经鼓足勇气翻开第一卷却无奈半路退缩的中级读者。他们不仅了解普鲁斯特,至少知道他患哮喘病、他是同性恋、毕生都在创作《追忆似水年华》……也知道这本小说具体讲了哪些事情,比方说主题其实是时间啦,从头到尾都是漫无尽头的描写啦等等。

那些想要借此敲开“追忆”这块大砖的读者,自然能够发现《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并不是简单介绍性的文字,里面也充斥着专业术语,有一定程度的深入分析。也就是说这些大学者虽然刻意压制了自己写学术论文的腔调,但其高屋建瓴的姿势仍然可能吓坏不少想入普鲁斯特之门的读者,再次“望文却步”。

同样地,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已将这本长篇巨著啃完的“普鲁斯特迷”,阅读此书恐怕多少也会有些失望。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不敢说自己对普鲁斯特已经有了多少研究,但是作为重度的普鲁斯特迷弟,自然也是读过不少研究普鲁斯特的专著。对于像我这样已经读过德勒兹的《普鲁斯特与符号》、乔治普莱的《普鲁斯特的空间》或贝克特的《论普鲁斯特》的读者,《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显然是不够分量的,那就好像是在饱食过一顿大餐后还强硬地附送了的一小块甜点,即便这块甜点还是有一丝塞牙缝的作用。

了解普鲁斯特的进阶读物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仍然是值得阅读的。毕竟对普鲁斯特毫无知悉的读者或对普鲁斯特颇有研究的读者只是占少数,占多数的仍然是那些跃跃欲试、想品尝下“小玛德莱娜糕”到底是何滋味的普通读者。那么,《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确实是合适之选。当然喽,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钻研这本“天书”,别急,几本进阶的读物已经为你一并打包整理完毕。

《普鲁斯特与符号》《普鲁斯特与符号》

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早期结构主义时期运用符号学研究文学的代表作,全书将《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符号划分为四类:社交符号、爱的符号、感觉符号和艺术的符号,一反传统的现象学式解读,把《追忆》视为一种“反逻各斯”。读来发人深醒。

《普鲁斯特的空间》《普鲁斯特的空间》

比利时著名批评家、日内瓦学派主要代表之一乔治·普莱研究普鲁斯特的专著,一般来说,研究普鲁斯特主要聚焦在“时间”主题上,本书另辟蹊径从“空间”角度全面解析了《追忆似水年华》,揭示了普鲁斯特发现空间、认识空间和重建空间的历程。

《论普鲁斯特》《论普鲁斯特》

小说家萨缪尔·贝克特 24岁在巴黎用英语撰写的关于普鲁斯特的长篇评论,既是作者美学上和认识论上的宣言,又为它表面上的主题大声宣告:“我们无法了解别人,也无法被别人了解。”贝克特用复杂难懂和旁征博引的文字,表达了他后来专注的主题——记忆的法则受制于更为普遍的习惯的法则,并将其运用到对普鲁斯特作品的阐释之中。(文/刘鹏波)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