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胜营销】古代也有网红店?千年以前就有!

 昵称53714993 2018-04-13

你所知道中国最早的广告是哪个?

最早的营销又是什么?


或许在我们看来,古时的不少故事都好像很搞笑,并没有太多的借鉴作用,但其实很多招已经被玩坏了。

   

但我告诉你,那是你对中国古代那些强势的广告一无所知。


今天我们就站在广告和营销的角度,去捋一捋近代以前的中国广告营销史。

   

市场和商品,就有江湖,就有广告和营销。

        


   

由简单叫卖到五花八门,到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方式产生了极大变化,千年究竟出现哪些有趣的营销和广告

 

第一个为了交换物品而吆喝的人是谁?《诗经》记载,西周时期小贩已经通过吹奏乐器和吆喝来招揽生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说的就是早期的实物广告。

 

这个叫做的小伙子,他兴冲冲地喊卖丝了,上好的布匹!换蚕丝

 

于是,美丽的采桑姑娘被他磁性的嗓音还有憨傻的外表吸引,私定终身了!卖布送老婆啦,没想到吧,当年做营销还能脱单


 

      

可见,广告这个东西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味。

 

《楚辞》中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之句。师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姜太公,鼓刀就是敲打屠刀以示自己是杀猪羊卖肉的。姜太公站立市井敲刀叫喊卖肉,但太公玩得最溜的还不是这招

 

更不用提太公直钩钓鱼的饥饿营销了,当然这招当时操作空间不大。

 

在物质经济匮乏的年代,搞个饥饿营销如果没有人上钩的话,还真的有很大几率饿死,因此很难普及,我们在这里也不展开,继续往下说。

   


这在我们看起来有点炒作的意思,但我们都知道姜太公能力超群,倒也是实话实说。

 

大家还记得那个搞炒作的卖矛、盾的人吗?人群中的一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让一次几乎成功的炒作营销场面一度尴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声响广告更加艺术化。在流行的宋词、元曲中,有不少的词牌、曲牌,如《卖花声》、《叫声》等,都是采纳了市井叫卖的声音,这也显示着一种中国独有的广告形式的诞生---诗歌广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商贩从中窥到了商机·不会淫也会偷”。他们寻找名人来给自己写诗,然后大肆宣扬,以此来促进商品的销售。

 

相传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有一位卖饼的老奶奶,因为店铺偏僻,生意一直不好。得知苏东坡是大诗人,就请他为店铺作诗。

 

苏东坡怜悯她生活是贫苦,做的饼也是好饼,就挥笔写下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老奶奶把挂到门外老饼店瞬间化身爆款网红店

           


这或许是最早利用名人效应的广告了,这么看来,现在国内的什么“奥巴马最爱的中国菜”、“普京套餐”,千年以前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与国外古时主要以“纸媒”作为载体不同的是,我国是“有声广告”与“文字广告”并驾齐驱,甚至早已有了形成“IP”加强消费者印象的做法。

 

中国传统的招幌广告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晚期。酒旗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招幌广告,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以酒旗作为江南春景中的典型意象,可见酒旗这种广告形式在唐代就已经十分普及。



   

其实自春秋时期起,华夏大地的商业开始发展,商铺的广告由叫卖、陈列,发展成为各类幌子、招牌等特别的形式,并出现了最早的平面文字广告甚至是立体广告

 

而在北宋时期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集中描写了北宋东京繁华的街市景象,里面的悬挂式广告随处可见。

 

其中广告幌子有10面,广告招牌有23块,灯箱广告至少有4个,大型广告装饰———彩楼欢门有5座,总计42处广告。

 

清明上河图局部


同为北宋时期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商标广告,铜版正中偏上刻着一只拿着铁杵捣药的白兔,四周刻着小字:

 

上方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左右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谓记白


中国最早的广告商标

 

短短28字,把按时交货、质量不凡、服务对象、经营方式及促销手段等内容交待得清清楚楚。并且以“大白兔针铺”,自成一档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star farming”四大发明里面,有个著名活字印刷术,但其实即使是印刷术还没活起来之前,这样的新技术早已投入到广告和营销中了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的发现是唐代古墓中出土的一张《陀罗尼经》。它不仅刻有图画和中文,而且刻有外文。同时把生产单位、售货地址、售货办法都刻印出来。

         

唐陀罗尼经

这比西方广告印刷早600多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标年板印品。

 

后来宋代出现了铜板和活字印刷广告。元代有把广告印在包装纸上的,到了明清,套色彩印广告、年画式广告也出现了。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还有太多有趣的营销故事,广而告之的商业思维,早已植入了中国的血液之中,大家还知道哪些经典的案例,欢迎在留言区告诉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