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规划策略研究——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

 GXF360 2018-04-13

新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规划策略研究
——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

贾海发 邵 磊 李鹏飞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形势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大尺度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考验。传统的缺乏战略思考的城市设计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物质空间,而是应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等更宏观的领域。该文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结合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引导策略。期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探讨,为今后同类型的城市设计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尺度城市设计 东盟国际生态城

1 背景介绍

在我国,过去 20 多年里的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大规模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等,催生了大尺度城市设计的兴盛,并使其发展成为我国物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规划设计类型。这种以物质形态设计为导向的大规模城市设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设计范围动辄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其中有针对城市新区所做的城市设计,也有针对重要功能区或重点片区所做的城市设计,还有针对整个城市所做的整体城市设计。从实施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不乏有失败的案例。本文结合山东省齐河县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重点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规划策略展开探讨。

2 新时代背景大尺度城市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图1 区位示意图

图2 生态城规划结构图

图3 生态城规划总平面图

图4 东盟综合商贸区规划总平面图

近几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常态等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尺度城市设计逐步从单一的关注物质形态向战略化、多元化和精细化转变。尤其大尺度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宏观设计,其政策性和战略性的本质构成显现得更加深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市设计战略(Urban Design Strategy)已经成为城市增强全球竞争力、强化特性和吸引力、推进经济发展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尺度城市设计的战略高度和战略视野,应逐步向区域协调、产城融合、生态建设等相关策略转换。同时,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设计还需注重“多元化”和“精细化”,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需结合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设计方案,突出地方特色。因此,在设计内容及深度方面应有所区分和侧重。另外,无论是多大尺度和范围的城市设计,均需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尤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活动需求,真正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图5 东盟综合商贸区鸟瞰图

图6 东盟之窗规划总平面图

3 新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实践

3.1 项目规模

东盟国际生态城位于济南西北部,与济南西部新城仅一河之隔,规划用地总规模约10km2

3.2 交通及环境条件

伴随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和济南西站半小时经济圈两大核心功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东盟国际生态城区位优势显著。10分钟可到达齐河县城,15分钟可到达济南西客站,20分钟可到达济南市,30分钟内可到达济南国际机场(图1)。该区原为黄河北岸展宽区,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黄河展宽区已基本解除承担的分洪、分凌任务,为东盟国际生态城提供了优良的空间资源。

3.3 机遇与发展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引导对外开放新格局,明确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中国发展的方向。“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在于推动我国各省市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将由东南沿海省份向北方和内陆地区推进。

同时,经济结构转型加强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出大力发展以文化、生态、服务为代表和特征的新兴产业是经济转型的重点方向。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经济增长阶段中,山东将以其广阔的空间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临海交通等后发优势开启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此外,京津冀协作发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区域联动的先锋试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山东全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未来德州要做好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更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突出“特色”。中国-东盟自贸区依靠自身定位和功能特色,与德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承担的战略地位相契合。

3.4 规划策略

(1)空间发展策略

首先,空间发展应坚持区域一体化的理念,积极融入济南经济圈,打造战略新兴产业中心。伴随区域价值裂变和城市功能升级,齐河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化发展必将导致立足省会、服务区域、面向全国的圈层扩张式发展模式的产生。在特色塑造方面,东盟国际生态城应立足济南、发挥优势,创造特色板块,吸引世界目光。在可预见的未来,黄河国际生态城必将成为济南都市圈的西部热点板块。东盟国际生态城要在这一区域有所突破,势必需要具有区域差异性的产业业态、独特风貌特征的城市空间以及强烈吸引力的互补性功能板块。

提升先导是东盟国际生态城建设发展的最重要一步,东盟之窗和东盟综合商贸区两大核心的先导区是区位最佳、交通最便捷的区域。其中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是文化传播和济南周边东盟特色旅游体验的绝佳场所;隔河相望的地标性金融中心和东盟综合商贸区是济南西部门户型商圈。在设施支撑方面,东盟国际生态城应立足齐河,依托济南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济南市区基础建设格局,努力争取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对接,实现与济南市中心区的同城化。

在产城融合方面,东盟国际生态城融合养生休闲运动板块,构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城市功能区,实现产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内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完善的城市生活配套,区域提供足够的产业保障与工作岗位;对外,具有特色鲜明的吸引力,引进外部产业、资金与人口,形成对区域产业的持续壮大。

(2)交通发展策略

实现东盟国际生态城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在于建立与中心城市和对外主要交通港口有效的交通联系。作为规模适宜的新城区,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作为引领国内小城市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先驱,从而实现生态化。

交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策略是否合理,而合理的策略具体落实需要设施的保障,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就是设施保障的核心内容。东盟国际生态城中须建立的区域交通设施,近期主要是发往主要港口火车站的班车;在远期规划须建立与济南对接的轨道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网络的规划需实现BRT系统和慢行系统并重,以保证通达性和舒适性。

(3)产业发展策略

东盟国际生态城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发展多元化产业功能。塑造积极开放的文化环境,保证第三产业发展宽松的环境,提倡文化产业吸引投资;在遵循生态化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吸引各类第三产业项目,培育各类服务业产业集群。并发挥交通优势,强化商务商贸服务职能。东盟国际是集旅游度假、高端居住、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宜居生态新城区,通过建立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强化本项目的商务商贸服务职能。

与此同时,东盟国际生态城要积极塑造精品产业集群,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会展与商务产业集群、旅游休闲产业集群三大精品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以黄河文化大观园为载体,包括极地海洋世界、齐晏古城、温泉度假村。此外,迎合区域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并培育其在东盟国际生态城做大做强是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也是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制定高标准和严要求的有效途径,是保证东盟国际生态城世界高端水准的重要手段。

(4)生态发展策略

依托生态本底,改善生态环境。在避免城市建设向黄河蔓延发展的基础上,使城市功能区与自然环境能充分接触、融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设计中运用生态设计手法,塑造绿色空间。增加集中绿地,形成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环楔结合的绿地格局,提高整体生态承载力。沿道路形成林荫路绿带、沿水系形成水岸绿带、地块以公共绿地围合、组团核心设置集中绿地。

在环境保护方面,选择技术成熟、便于利用的环保技术应用到东盟国际生态城水循环利用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环保设施等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维护系统。对自然环境采取持续的培育养育,引入非建设性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生物研究等生态资源开发计划,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7 健康医疗城规划总平面图

图8 生态住宅区规划总平面图

3.5 总体空间布局

(1)总体结构

东盟国际生态城规划总体结构可概括为“功能复合、区块并置、生态串联”(图2~3)。具体功能模块包括东部经济文化体验模块、中部医疗康体养生模块和西部旅游运动生态模块。

东部经济文化体验模块包括东盟综合商贸区(图4~5)和东盟之窗(图6),将囊括金融贸易、商务会展、东盟机构总部、东盟文化宣传与体验、特色旅游与购物等核心人气功能,是东盟国际生态城的先导示范区。

中部医疗康体养生模块是康体养生和人文活动紧密结合的区域,包含了支撑性的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和疗养机构(图7)与周边康体养生住宅、生态住宅形成完善的宜居社区(图8)。

西部旅游运动生态模块以室外场地运动、黄河湿地健身为特色,以多元丰富的生态景观为本底,兼顾高端生态住区,形成东盟国际生态城的另一大特色区域。

(2)道路交通组织

309国道作为主要对外交通干线承担整个片区的主要交通职能。道路等级规划明确,城市主干道串联各片区交通,城市次干道及城市支路作用于各片区内部,形成完善的道路体系(图9)。

图9 道路交通分析图

(3)景观绿化结构

依托功能结构进行景观规划,并利用生态廊道将各景观节点进行串联,形成核心景观突出、多景观节点并置,空间景观渗透的复合景观结构(图10)。

图10 景观结构分析图

结语

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的实践探索,是新形势下大尺度城市设计向战略化转变的尝试。通过对东盟国际生态城的资源禀赋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深入分析,从空间、交通、产业和生态四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力争将东盟国际城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度假、高端居住、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宜居生态新城区。

(注 该文是对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项目的总结,感谢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帮助)

资料来源:图1~10:源于《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唐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的转型发展——走向战略化、精细化与多元化[J].南方建筑,2015(5):27-31.

[2]程海帆.城市设计战略的研究: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为例[D].北京:清华大学,2012.

[3]戴海雁.战略思考之于城市设计[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陈卫林.面向新产业的规划应对与创新——以利川市旅游地产总体规划为例[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190-191.

[5]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R],2016.

Strategy of Large-scale Urban Design in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Qihe ASEAN International Eco City Urban Design

Jia Haifa Shao Lei Li Pengfei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we put forward new tasks and higher demands for urban planning in the new social situation,especially for large-scale city design.The traditional urban design without strategic thinking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Some scholars have realized that the scope of urban design can not be confined to physical space, but should be extended to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fields more macro.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design of Qihe ASEAN International Eco City in Shandong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we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guidance strategy from four aspects of spac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ecology.We hope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roject, 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ame type of urban design project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New era, Large-scale city design, ASEAN International Eco Cit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