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之间交换规律(二)

 BT 2018-04-13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国家之间的交换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人工工资高的发达国家产品价格反而低,而人工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价格反而高.这是什么规律在起作用呢?又是否与我的理论发生了矛盾呢?在前面解读的是;社会生产物资都是由各个社会或国家内的垫资者们互相垫付工资生产的,按理说;物资价格高低与工资高低是成`正比'变化规律的,恰好在国家之间的交换过程中工资跟价格成`反比'的交换规律.不过要请朋友们放心,我的理论没有一点矛盾,这究竞是怎么回事呢?马上揭晓。

人们千万别忘了,人们在这个自然中是`利用'生存;是使用生产资料生产消费资料'使用的生产资料或利用的自然物质能`代替'人们生产物资.人均使用的生产资料量越大,人均在单位时间內生产的物资量就越大,单位产品中的人工含量就少,虽然工资高但产品价格低,相反人均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少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资量就少,单位产品中的人工含量就高,虽然工资低但产品价格依然高.

用最简单的话说;发达国家主要是`利用自然物质'或生产资料生产的物资,虽然工资高但用`活劳力'的量少,所以单位产品价格反而低.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用`活劳动力'生产的物资,虽然工资低但用`活劳动力'的量大,所以单位产品价格反而高.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我们中国一个家庭耕种三四亩地,而在发达国家一个家庭耕种三四百亩地,就是中国亩产一千斤,别国亩产五百斤,可人均产量高达几十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生产出来的吗?很显然他们是使用`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所以外国农产品,消费品都比中国产品价格低,这还不说中国农产品吃`补贴'还没有人愿意种相比之下还`不划算',而外国产品价格低仍然在赚钱.

因为生产资料能代替人们生产物资这一规律的存在,我在解读`社会生产力规律'中就已经明确化了,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这一规律调控的社会现象,因为生产资料也是人们垫资工资生产出来的,只是各种生产资料存在一个使用时间规律,相应就把生产时垫资的工资量就给`等份'化流通了.如织布机的使用时间是二十年,假设生产一台织布机时垫资了四十万元,二十年分摊,每台织布机每年只要求收回货币量两万元.一台织布机的年产量是四百匹布,那么在每匹布中只要求收回`折旧费'五十元,所以人均使用生产资料量越大越赚钱

这就说明;在国家之间的交换过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优势,特别是向我们中国人多地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更要吃亏,可以这样说;中国根本不敢在农业全面使用机械化生产,如果有人不`信斜'硬要向那个方向开发,就请先作好`失业人员'的开发,否则半途而废.目前利用人多生产出来的物资能到国际市场上换回货币就不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