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水乡(07)上海“威尼斯”--水乡古镇朱家角

 憨痴呆 2018-04-13
 
 

朱家角是上海郊区的一个水乡古镇,一直以来都有"上海威尼斯"和"沪郊好莱坞"的美誉,因为朱家角是一块突入水中的尖陆地,所以就用"角"来命名。朱家角的诞生比周边的古镇要早很多,这里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形成村落,到明朝时期,这里已经是万商云集之地,其中粮食和棉花买卖特备兴旺,因此这里又有"衣被天下"的美称,而附庸风雅的文人,则给这里取名"珠街阁",暗喻朱家角是一块"明珠之地"。

作为曾经的江南大镇,朱家角别的没有,就是有三样东西多,第一,是出自这里的名人多,朱家角环境幽静,适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因此当地历代文儒荟萃,光是明清两代就出过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知名度比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等等。第二,是这里明清建筑深宅大院很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都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被誉为"沪上第一明清街"。第三,朱家角是水的故乡,因此水多桥也多,这里造型各异大大小小的桥梁36作,在当地人口中,还流传着一句"到了朱家角不看桥,等于没到朱家角"的"名言"。

除此之外,朱家角身为鱼米之乡,各种水产品也特别有名,像是糖水藕、熏青豆之类的小菜,都是当地的特色,酱猪蹄、扎肉和棕子在当地更是出了名的好吃,走到小镇街上,空气里都似乎带着扎肉和棕子的清香,这香味足以让吃货大军丢盔弃甲,拜倒在朱家角那街头巷尾的小餐馆之中。



游朱家角,有几个景点是"必去"的,首先是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原国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

近几年令课植园声名鹊起是每年5月至10月在课植园上演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由音乐家谭盾、舞蹈家黄豆豆指导、昆曲名角张军主演。"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坐在课植园碧幽水边的高台上欣赏这千古绝唱,遥望烟波画船,逶迤而来,趁月色看戏台上语丝婉转的戏子眉目含情,唱腔里诉尽衷肠,一池水隔断古今,一台戏尝尽甘涩。

城隍庙

朱家角城隍庙是青浦城隍行宫,位于朱家角镇中,原在镇南的雪葭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徽州人程履吉谋迁今址。城隍是古代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放生桥

漕港河将朱家角分为南北两块,而放生桥是连接南北的必经之路,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站在桥顶,看游船百舸争流,此景在小家碧玉的江南水乡中可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酒肆、茶坊,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一览无余。桥下有诸多卖鱼、龟放生的摊子,多得都能赶上个小市场了。

北大街

如果说七宝老街上的美食和小商品可以让人念念不忘,那朱家角的北大街就数倍长于七宝,"一线天"似的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是美食和购物的好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