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机杂谈|好耳机的音质可以到达怎样的一种境界呢?

 求知_时光 2018-04-14

贵价器材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是风格之争,而不再是三频、解析、声场这些的讨论。

评价一款器材是否HIFI的时候,就是判断声音的真实、还原的程度,听过现场的往往都会谈音乐厅的高水平演奏和耳机的表现实力。

像去一些比较出名的国家大剧院,巴塞罗那、旧金山、波士顿、三得利,柏林,维也纳金色大厅和塞维利亚歌剧院听现场的时候,现场的低频是略有一点散的,并且有混响的感受,声音会非常的有能量感,并不是那种很Q弹得一拳打过来的感觉。中高频能够具有一定混响的低频下清楚的交代各个声部的声音细节,质感和位置关系,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但是不会刺激。

现场的声音变化,也就是速度响应,是由演绎的音乐家决定的,也就是说速度变化可以很快,并且理论上目前任何系统回放时的响应速度不会超越现场。

回到调音的角度,如果把低频调整的很结实,再把混响效果去掉,同时强力的增加结像的线条感,这个时候声音透明度会显得很高。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打薄声音,削弱一些重量感,这个时候声音就会透明的要命,听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解析非常高,声音透明。

但是这种听感已经严重的背离了现场的听感。当然如果低频过于松散就变成了慢糊或者暖糊,这个也不符合现场听感。所以,如果是为了接近现场调音,器材的声音会从三频角度出发,会是在具备重量感的基础上,低频略散,中高频通透,大信息量下保持足够稳定和细节提供能力,微小细节可以有效还原的声音。

再有一点就是声音的响应速度问题,速度拖沓的声音会导致声音透明度下降,需要保证声音的速度足够快。耳放是可以通过调整加快速度的,但是从系统角度,个人倾向于在音源上控制速度,调教良好的转盘,界面和解码会表现出很好的瞬态,提供足够的响应速度。

如果耳放调的过紧过快,可能在低端音源下更好听一点,但是当音源可以做到大信息量的高速交付时,这个时候耳放就容易显得太暴力了,不够宽松。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并不适合长时间聆听,只适合短时间PK。个人认为以欧美典型音乐会现场衡量,上半场一个小协,下半场一个大部头交响这种,耳机系统应该以能够听完不感觉疲劳为比较理想。

像这样的调音你或许会觉得稍显松了一点,一下子听不够出彩,但是适合长时间聆听,而且当你开很大音量的时候只是瞬态和能量感加强但不会增加压迫感,很符合现场听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