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E与PB(银行股分析)

 常宁宫 2018-04-14

股权的本质是什么,股份公司资产的来源之一。与股权对应的是债权,两者是股份公司经营资产的最终来源,只不过债权是优先级,股权是劣后级。原则上两者的估值方式应该是类似的,都是现金流贴现,体现形式是DDM或者DCF

PE和PB都是这两种估值方式的简化版,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PE=PB/ROE。那这两者的差异在哪?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PB估值?两种情况:

1. 周期性行业处于底部或顶部的时候。底部的时候没有盈利无法用PE估值,顶部的时候盈利不可持续,用PE会高估企业价值,所以很多周期股的顶部往往会呈现出高PB、低PE的特征

2. 计算企业清算价值的时候。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具有企业控制权或者能获取控制权的企业,否则容易掉入价值陷阱。巴菲特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大致意思是“如果一家公司比如现在0.8倍PB,如果你买下来清算掉,那么马上可以获得25%盈利,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意。但如果你没办法主动实施清算,只能被动地等待的话,假设这个清算要5年以后才发生,这个年化收益马上会下降到5%,这样的生意就变得毫无吸引力”。港股大批无盈利也不亏损、不分红的公司PB到0.2-0.3都很正常,典型如哈尔滨电气这种

好了,现在回到银行。很多认为银行不能用PE估值的理由是:1. 银行可以操纵利润,2. 银行的风险是后置的,3. 尾部风险,一旦哪一天发生减值就会吞噬掉所有盈利。但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操纵利润,一个常识是,越大的公司越长时间往一个方向操纵利润是越难的,成本会变得难以承受

至于银行风险后置的问题,更确切的是银行是后周期的,企业盈利恶化的初期,还本付息仍会继续,直到企业大幅亏损无法支撑才会在银行账上体现出坏账。同样企业盈利好转的时候,会恢复付息,然后慢慢修复资产负债表,恢复还本能力。所以银行的盈利周期会滞后于经济周期。但是市场是会提前反应的,在经济向下的周期中,市场预期银行盈利会恶化,即使当期盈利还很好,估值也会提前下降。总的来说经过这种经济周期调整后的PE估值,对于给银行估值并没有不合理之处

再进一步说尾部风险,这种减值的压力市场上太多的公司有了。比如收购的企业中产生的商誉(传媒、计算机)、重资产行业(汽车)、高应收帐款的行业(环保、医药商业),甚至可以扩展到一些大客户依赖的行业。这些公司都存在这种所谓的尾部风险,一旦发生减值会对盈利产生巨大影响。但这些行业仍普遍在用PE估值,没有可能到银行就要特殊对待!

对股东而言,所有赚的钱都是一样的,当然由于盈利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不一样,最终对这个钱给的估值会有差异,但在一个明显可以持续的经营环境中,还刻舟求剑认为银行不能用PE来估值是没道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