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娟教授推拿治疗小儿近视临床经验探讨(上)——之中医视角下的“近视”

 wyfx100 2018-04-14





      于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小儿推拿中心负责人,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目前国内唯一在职专业从事小儿推拿的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院名医堂专家,山东省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山东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与预防保健工作近三十年,总结出推拿治疗近视的新思路、新方法,临床疗效显著。




 古文献对近视的记载

    1.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有“目不能远视侯”的记载。

   2.唐·孙思邈在防治眼病16条中就有10条与近视有关。

   3.明·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本病为“近觑”。

   4.清·黄庭镜的《目经大成·近视篇》载有“此证禀赋无恙,忽而只见近,而不见远者也。甚则子立身边,问为谁氏?”形象的描述了近视的临床表现。


一、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

    眼能视万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是凭借五脏六腑精气的充养。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包括视觉产生的物质基础。故《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指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

   《太平圣惠方·眼论》谓:“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诸脏既安,何辄有损。”明确地提出了眼与脏腑,尤其是与五脏的密切关系。由于目与脏腑的密切相关性,产生了以脏腑之精为基础的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为五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学说在我国现存医籍中以《太平圣惠方·眼论》记载为最早。



五轮的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

五轮

部位

现代解剖内容

脏腑分属

肉轮

胞睑

眼睑

脾、胃

血轮

两眦

内外眦、泪器

心、小肠

气轮

白睛

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

肺、大肠

风轮

黑睛

角膜

肝、胆

水轮

瞳神

瞳孔、眼球中、内层及内容物

肾、膀胱





二、眼与经络的关系:

 1.经过目内眦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

 2.过目外眦的经脉: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支脉、手少阳三焦经支脉。

 3.与目系相连的经脉:足厥阴肝经本经、手少阴心经支脉、足太阳膀胱经。

   归纳上述,眼周经脉密布,眼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治疗近视时,可从经络入手,疏通眼部经络气血,使目得气血濡养而能视。





古文献中治疗近视的常用穴位


  参考《原机启微》、《明目至宝》、《秘传眼科龙木论》、《眼科秘诀》、《眼科锦囊》、《目经大成》、《眼科心法要诀》、《眼科阐微》、《一草亭目科全书》、《审视瑶函》、《银海精微》、《银海指南》、《异授眼科》、《金匮启钥(眼科)》主要有:睛明、四白、鱼腰、太阳、风池、攒竹、丝竹空、承泣、瞳子髎、阳白、百会、神庭、上星、天应、大椎、曲差、五处、目窗、巨髎、颧髎、头维、天府、合谷、养老等。


经典文献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针灸经》

 1.上星 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督脉气所发。治头风目眩,睛痛不能远视。以细三棱针刺之,即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目不明。

 2.曲差 二穴。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足太阳脉气新发。治头顶痛,目视不明,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3.五处 二穴。在上星旁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目不明,头风目眩。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4.目窗 二穴。在临泣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外眦赤痛,忽头旋,远视不明。针入三分,可灸五壮,三度刺目大明。

 5.风池 二穴。在颞颥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治目眩苦头痛,目泪出,目内眦赤疼,目不明。针入七分,留七呼,可灸七壮。

 6.攒竹 二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员柱。在两眉头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视物不明,眼中赤痛。针入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而出针,不宜灸。宜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

 7.丝竹空 二穴,一名目髎。在眉后陷中,足少阳脉气所发。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无所见,治目眩头痛,目赤,视物眩眩,眼睫拳倒。针入三分,留三呼。宜泻不宜补。

 8.瞳子髎 二穴。在目外眦五分,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治青盲无所见,目中肤翳白膜,头痛,目外眦赤痛。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9.头维 二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足少阳阳明脉之交会。治头偏痛,目视物不明。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10.合谷 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穴。治目视不明,头痛。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若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

  中医对近视的记载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史记》中就有“望如视羊”的视远模糊的记载。在古代医籍中早有对近视的认识,称其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称近觑。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

  目失所养致使玄府受损而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视近清晰,视远模糊是本病的症候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