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都误会曹操了,曹操之所以要杀吕伯奢一家,其实是在保护他!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8-04-14

文学漫谈第二十三期,点评的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罗贯中的原著好吗?

上回咱们说到,其实在董卓的心里,一开始并没有皇帝梦,他的所作所为,和后来的曹操的做法如出一辙。只是到最后,曹操忍住了相当皇帝的梦想,而董卓没能坚持住,最终在成为皇帝之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那么既然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说在小说中被极力渲染的,所谓的孟德献刀这件事。

孟德献刀的故事背景,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董卓来到朝廷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开始肆意妄为,终于招致朝廷上诸多大臣的不满。其中,除了曹操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做法,最具代表性,那就是尚书丁管和越骑校尉伍孚。

尚书丁管,乃是一介书生,尚能在朝堂之上,面对董卓擅自拥立皇帝的做法大骂不止,最终被董卓杀死,那些所谓的四世三公们呢?只剩下胆战心惊了!

越骑校尉伍孚,虽然官职卑微,但是却怀揣利刃,差一点就刺杀到了董卓。无奈,董卓是武将出身,力气比越骑校尉伍孚大,最终伍孚不仅没有刺杀成功,自己也被董卓杀死。

这两个人的做法,虽然说是出于对汉朝的忠诚,但是,在曹操看来,却不值一提,为什么这样呢?关于曹操对这两个人的看法,在书中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在曹操看来,那些所谓的刺杀董卓的事件,都是没有计划的唐突之举,只能白白送掉性命。而曹操,为了能成功刺杀曹操,已经提前开始了他的计划,那就是所谓的“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也就是说,曹操现在已经完全取得了董卓的信任,所缺的,只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罢了。恰巧,王允的府上,就有一把举世闻名的七宝刀,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曹操也开始实施他的刺杀计划。

无奈,事情最终没有成功。此时的曹操,站在了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

选择一,如果不逃跑,那就是按照董卓和吕布猜测的那样,曹操是真的来进献宝刀的,而不是来刺杀的。这样一来,董卓会更加信任曹操,但是同样的曹操会失去天下人的新任,这对曹操是极大的不利的。

选择二,赶紧逃跑。这样一来,就坐实了曹操想要刺杀董卓的事实,势必会引起董卓的全力追杀,自己也将朝不保夕。但是,虽然得罪了董卓,却赢得了天下人的好感。

权衡之下,曹操最终选择了逃跑,并且在中某县,被县令陈宫抓获。此时的曹操,已经抱了必死之心,因为一旦陈宫将他送到董卓面前,曹操是必死无疑的。但是,陈宫却选择了帮助曹操,于是,曹操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

但是,在曹操的心里,始终还有一个疙瘩,那就是司徒王允的性命。既然曹操都知道,王允有一把七宝刀,别人怎么会不知道?现在,七宝刀落在了董卓的手里,自己的刺杀也已经坐实,董卓怎么会不怀疑到王允的头上?如果王允因此事受牵连被董卓杀死的话,曹操这一辈子,都别想抬头了。

虽然有陈宫相伴,曹操却也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恰好此时,路过吕伯奢家,又恰好因为曹操的疑心,曹操杀死了除了吕伯奢之外的所有的吕伯奢的家人。本来,曹操是不想杀吕伯奢的,但是,曹操突然想到,这是转移董卓视线的绝好时机。

不知道大家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段话:

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之后,曹操便说出了伴随他一生的名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半是说给自己听的,一半是说给陈宫听的,也算是对陈宫的一个警告。虽然曹操这样做,表面上看,是背负了枉杀无辜的罪名,实际上,完全是为了保护王允的性命。

虽然,最后董卓还是找到了王允,但董卓也只是怀疑,并没有真凭实据,不然按照董卓的性格,早就把王允直接杀了,还怎么会派吕布前去搜查?所以,咱们也许真的误会曹操枉杀吕伯奢一家的动机了。

那么接下来,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回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