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问自答:在同济大学做一枚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残月照亮夜 2018-04-14

我是09级的本科,从一个高考大省40几万理科考生中,(只)考了1800多名,以最低分进的我当时的专业。貌似,还是调剂的。当时入校觉得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觉得自己只是高考没发挥好,入学之后努努力怎么也得做个学霸之类的。后来学了学高数和大物,觉得自己想多了。接下去的好几年同济公布分数线我都倒吸一口凉气——看自己那德性,也就09年能走狗屎运考进同济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一夜沦为小学渣

大一下学期高数毫无疑问地挂了,大物也很危险。可高数和大物终究只是第一棒,大二大三专业基础课一来,整个人就崩了。感觉那些课一门比一门难,听都听不懂。每天晚上无所事事,待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发呆,睡不着。早上一大早又爬起来,去上课。虽然老师在讲台上一副讲得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我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人都说,左耳进右耳出,我当时的状态就是老师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从我左耳进,进不去,原路弹出。

学霸大大们看到我这种状态,恐怕要嘲笑了。可是当时我是真的无助,每天都是睡不着,一早又因为良心不安爬起来去上课,以为坐在那儿就可以了,就稍微宽慰一些——点名签到的课堂参与分,我总能拿到一些吧?

可每当老师讲着讲着,突然停下来提问,我就要伏在桌子上,伏得很低很低,生怕被叫到。而每次被叫到,老师那期望我哪怕说出点儿什么的眼神,就会点醒我:我只不过是行尸走肉一般坐在课堂里而已。长期的少眠,极度地损伤身体,一度胸内刺痛,校医院检查,医生说都心肌缺血了。

丧,当时是真丧啊。我夜里常常站在阳台边上,望着嘉园黑魆魆、空旷的大草坪与小树林,发呆。

我猜,过去、现在和将来,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会有个别同学像当时的我一样丧吧?都一样愁苦如何去寻找一个出路吧?甚至,想到了要去解脱吧?

解脱,是我唯一没有想过的事情。尽管,好多人相信一走了之,一了百了。把烦心的事丢到身后,自己潇洒地跑路了,仿佛可以终结一切似的。可惜,我不是这种人。我在最最丧的时候,也不曾考虑过所谓的“解脱”。当时的我,只求一个出路。

有时候啊,人在六神无主的时候,只是需要一个指示,告诉我接下去该怎么办就好了。这里我不得不感谢当时的班主任杨X.老师。教学岗的老师上完课走了,管理岗的老师5点一到下班走了,可是作为班主任,面对80多个学生,他是无路可逃的;当然,他恐怕也未曾想过要逃的。他曾花了那么多时间听我讲述自己如何挣扎难熬,也曾花了那么多时间给我出谋划策。他曾为了开导我,陪我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散步,帮我想一个又一个办法。终于,我决定转专业了。

大不了不学了嘛 我学点儿别的好不啦?

既然学不进去,那就不学了。别人转专业都是作为学霸,大一甚至大二靠着神一般的绩点去转。而我,是准备跨专业考研,此时已经是大三的下学期了。我查阅前两年半的成绩单,虽然专业课几近是跪着过来的,但是一些文学艺术类的选修课我是很有感觉的,想了想大概自己也是更对文科的思路吧,所以跨专业考研兴许就是个出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学习新专业的内容,选择入读德强班学习德语,这样就硬拖出了一年时间来。

心里的小火苗燃起来之后,整个人状态也就不一样了。自己也准备重新做人,不要那么丧地活着。既然原来的专业,我一没兴趣,二没能力,那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过”,不管怎么样,就剩几门课加一个毕设了,一路冲过去得了。但是,如果只求“过”,只求迅速地毕业,感觉自己太亏了。所以疯狂地选自己喜欢的课程,包括很多准备跨考的那个专业的基础课。虽是选修,但是每一门都是特别认真去上的。

兴趣被点燃了以后,感觉一切都敞亮了。当时内心的OS就是:艾玛,上课能听懂老师讲课的感觉太特么爽了啊!

所以,期末的时候成绩一出来,专业课都是“中”“及格”,然后靠着选修课的“优”“良”(主要是“优”)硬把绩点拉到一个还可以见人的水平——3.5。由于选过的课太多了以至于到大四转入德强班的时候,18学分的德语课,成绩出来也只能影响小数点后第二位。这种状态持续了大四大五这最后两年,竟然也让我生出了一丝淡定出来——成绩好些坏些无所谓了,喜欢就好,高兴就好。

大四上在准备考研。说来惭愧,我当时的状态也并没有太认真在对待考研。所以最后没考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点儿怨念都没有。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次跨专业考研的经历(尽管是失败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就是重新启动了我学习的状态,驱散了前三年罩在头顶的小乌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在跨专业准备考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但是限于培养计划,大五上学期我其实也是选了原专业的几门课的,考研的备考过程带起了我的学习状态,我竟然也有信心去搞定那几门课了,且最后那学期的几门课的平均绩点是4.0。对我来说,简直是神迹。

最后毕业了。培养计划要求180学分出头,我五年下来怒砍了260个学分,多出来的80分,除了36分是德语强化班,剩下的40多分都是我喜欢的选修课,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我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捂脸)

重点来了:多选了这么多课,我们大同济没有多收我一毛钱!

(听说有些学校,学生选超了学分,要补交学费的。)

所以,我常常感念当时帮助我支持我的杨老师,感恩学院和学校的培养,我虽然是万千同济人中微不足道的一枚小学渣,但是大同济却给了我空间和机遇,让我去学想学的东西,修想修的本领,可以说:是同济保护了我,也是同济成全了我。

说得比唱得都好听,你后来干嘛去啦,不会事业了吧?

考研没考上,原来专业也学不下去了,作为一枚学渣俺还能干什么呢?

答案是去海外的孔院做汉语老师了(此处用上了武协学的武术,德强班学过的德语,去贵州村子里过年学得原生态民族民间歌曲,以及跨专业选修的许多艺术人文类的课积累),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人类学硕士了(此处感谢自己当时选的那么多选修课,一方面扩充了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强行把总平均绩点拉到了3.5,也就是百分之的80分,刚好达到了申请境外高校的GPA最低要求;还有就是考研备考过程中想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问题,写进了PS里,可能打动了招生的老师吧)。总之,后来的出路大多是得益于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儿学来的“旁门左道”,也是应了最近看到的那句“你只管学习,上天会负责考量”(洞见Fern 2018)。再后来,为了体验当时杨老师工作的辛苦,也跑去某兄弟高校做了一年半辅导员。

当然,绕了一大圈,最想念的还是同济,毕竟她本部和嘉定的园子里,每一条大路小路都记录着我沦为学渣时的困顿无助,每一棵大树小树都见证了我恍若重生后的昂首阔步……

现在,有了新的工作,每天都过得超!开!心!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济或者其他兄弟高校在学业、情感等不管是什么方面遇到了困难而倍感失意的同学,都能够适时地转个弯,说不定就找到了让你豁然开朗的出路。

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开心地学习,开心地工作,开心地生活~

啊,上边提到了武协,嗯,同济大学武术协会是我从新人变旧人这么多年一直陪伴我成长的神奇组织。如果接下来再写“学渣自救指南”之类的,我会再说武协给我的种种。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