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溪风景

 磊石山人 2018-04-14

陈溪风景

    在上虞,素有虞南山水胜景,陈溪为其精华”之说。
    陈溪乡下辖10个行政村:干溪、石笋山、太平山、陈溪、虹溪、塔溪、夏家岙、旭峰、陈家岙、小陈岙。陈溪的主要景点有太平山、双笋石、象鼻洞以及一个天福庵法式农庄。
 
 
 
 
 
  
 
    双石笋在钓台山之北,是两块天然巨岩,其大者通体浑圆雄健,30余米,小者据方志载因遭雷击已只存前者的一半。双石笋脚有长潭,对影成景“双映石笋”。明·王阳明曾有《赞双笋石》诗:“云根奇怪起双峰,惯历风霜几万冬。春去已无斑箨落,雨余惟见碧苔封,不随众卉生枝节,却笑繁花惹蝶蜂。借使放梢成翠竹,等闲应得化虬龙。” 
 
 
 
 
  
   
    象鼻洞在钓台山之南,以其石梁自山腰延伸直到山脚且形似而得名。石梁中部有一石洞,洞内面积约20余平方米,此即象鼻洞,明朝诗人张凤翼《题象鼻洞》诗:“西方白象海浮来,隆准岩岩地脉开,春暖气嘘成五色,不须蜃市作楼台。”
 
 
 
 
 
  
    陈溪乡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太平山!这是因东汉末年道教两大门派之一符篆派创始人干吉(一作于吉)在此演绎《太平经》而得名。干吉为什么会在这里传经布道呢?原来这又与春秋越国时期方士计然居此山中有关,计然原是晋国蔡丘濮上人,避居越国后,弟子中前期的有越国大将灵姑浮,后期则是范蠡等。故后代道士慕名来太平山朝山静修者纷至沓来。今有一条自石笋山(即钓台山,又名道士山)至太平山的下管溪支流叫干溪,其出典就与干吉有关,如唐·王松年《仙宛编珠》:“于吉,北海人也。患癞疮数年,百药不愈,见市中有卖药公,姓帛名和,因往告之,乃授素书二卷,……,吉受之,乃《太平经》也。乃于上虞钓台乡蒿峰之上,演此成一百七十卷。今太平山干溪在焉。”葛洪的遗迹有如《嘉泰会稽志》卷第十一《石》所载:“炼丹石在太平山巅,石有三圆窍,深各一尺许,俗传云葛稚川炼丹于此。”“葛稚川石室在太平山,室广数丈,高丈余,其室析为二,俗传葛稚川所居也。傍有庵址,吴道士干吉卜筑于此。”此外陈溪乡隔壁的岭南乡煮炼村相传也是葛洪炼丹之地。晋·孙绰撰《太平山铭》:“隗峨太平,峻踰华霍。秀岭樊缊,奇峰挺崿。上干翠霞,下笼丹壑。有士冥游,默往奇托。肃形枯林,映心幽漠。亦既觏止,涣焉融滞。悬栋翠微,飞宇云际。重峦蹇产,回溪萦带。被以青松,洒以素籁。流风伫芳,翔云停蔼。”南朝诗人孔稚珪《游太平山》诗:“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太平山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陶弘景!据《嘉泰会稽志》卷十五《神仙》载:“梁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十岁得葛稚川《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永明中,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许之。敕所在月给茯苓五斤、白密二升以供服饵。止于句容之句曲山,立馆号华阳隐居。《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晚年一眼有时而方。梁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颜色不变,香气累日。谥'贞白先生’。按《内传》言:'先生尝遐遁东迈,改名氏曰王整,官称外兵。’今会稽陶宴岭有先生遗迹,岭由此得名。又上虞县钓台上,夏侯曾先《地志》言:先生尝乘槎钓于山潭中。事载《南史·隐逸传》及《内传》并《图经》。又卷十八《拾遗》:“日门山,……陶弘景《太平山日门馆碑》云:'构宇太平之东,结架菁山之北。’意日门馆实在菁山太平山之间也。”但《太平山日门馆碑》及碑文均佚。原来,上清派初祖南岳夫人魏华存原是太平道干吉派传人,居上虞太平山,得《太平经》一百七十部,又得丹鼎派鼻祖魏伯阳《参同契》三卷。据李渤《真系》云:魏华存授杨羲《太平经》、《参同契》、《黄庭经》、《上清大洞真经》等经典,杨羲传许谧、许拥兄弟。许谧授子许黄民徒马郎、马罕等,辗转传至陆修静,陆修静传孙游岳,孙游岳传陶弘景。孙游岳卒于南齐武帝永明五年(487),遗命陶弘景接掌上清派大宗师之职,嘱咐他寻求上代祖师并收集遗佚民间的本教经典。陶弘景掌教后,即上表辞官,归隐江苏茅山。为师守庐3年期满,陶弘景下山决定完成其师遗命。陶弘景游名山洞府,访高真逸士,搜集散佚道书,有同道告之,东晋时江南道教宗师杜子恭裔孙杜京产,与其同门顾欢、孔稚圭等人在上虞太平山为其师褚伯玉守庐。现迁往会稽始宁县东山开馆授徒,弟子百多位中不乏当地名门望族王、谢等世家子弟。陶弘景为之前往上虞。南齐武帝永明八年(490)秋,陶弘景到达始宁县东山书舍拜会顾欢,翌日晨,顾欢陪陶弘景去太平山。陶弘景便在干吉祖师墓庐旁住下,整理道经笔记。
    一日陶弘景到太平山采药,在山脚下见到一座道友杜京产说过的供奉“方后圣官”尊神的土主祠,也常听杜京产说起越国大将灵姑浮的壮烈故事。春秋战国时,勾践伐吴雪耻时,以灵姑浮十个儿子为先锋,终于攻陷姑苏。或曰:此役全仗“方后圣官”护佑,故越王立祠祭祀!
    日门馆原是褚伯玉所遗,后杜京产扩建。馆周青山叠翠,溪流环绕,竹林茂密,清风徐来,摇曳多姿。又广种奇花异木,枝繁叶茂,日门馆中书声琅琅,炊烟霭霭。陶弘景经杜京产所请作《日门馆记》,曰:日门馆者,东霞启晖,开岩引烛,以为名也。先是吴郡杜征君,声高两代,德贯四区,教义宣流,播乎数郡,拓宇太平之东,结架菁山之北,爰以此处幽奇,别就基构,栖集有道,多历世年。不久陶弘景向二人告别,后来杜京产把陶弘景所书《日门馆记》刻于石上。
    陶弘景在太平山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写的《与谢中书书》!此文今已书入八年级语文上册。文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写得妙不可言,因此不能解说。一定要说一下的话可以说一下收信人谢中书的真名叫谢徵,也作谢微,字元度,属王、谢世家子弟,《梁书》卷五十《列传·文学下》有传。
    陈溪乡溪涧众多,有乌洞、浪撞、巽溪等溪涧,常见白练飞瀑,泻入碧绿深潭,如黑龙潭、雪花潭、鲤鱼潭等山间幽潭就是溪水长年累月冲刷而成的,集幽、险、清、奇集于一体。而黑龙潭,史载陶弘景“尝乘槎钓于山下潭中”。现在则是徐岭水库的库尾。因山高水急,境内还有乌洞水库、浪撞水库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