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宋词:《忆秦娥》

 仁英书屋 2018-04-14


经典宋词:《忆秦娥》 来自温暖读书会 13:32


我们今天分享李白的《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南朝著名作家江淹,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别赋》。


他总结了生活中的七种别离之苦,并且在这篇名文的结尾,对别离之苦作了一番总结。


他的原话是,“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这几句大意是说:“别离的双方不一定,别离的原因千千万,但是只要有别离就一定有哀怨,有哀怨则必然充塞于心,让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这段至理名言,写尽了古今中外的人世间的别离之苦。人间苦痛,别离之苦就是其中的一种。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写的就是别离之苦,虽然这首词没有写它是哪一种别离,但是无论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


苦,别离之苦,那么这首词是怎么写别离之苦呢?



我们看开篇,“箫声咽”这三个字是从乐声,也就是从音乐声开始写起,具体来说是以悲凉凄厉的箫声开启了全篇。


中国古代的箫,有两种,一种叫排箫,一种叫洞箫。洞箫是中国古代乐器中非常独特的一种管乐。


它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色有一种远在深山、入驻幽谷的空明之感,悲切、哀婉、催人泪下,特别是在残月之下,对饱受别离之苦的人杀伤力非常大。


苏轼的《前赤壁赋》有一段专讲洞箫音色的文字,“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段话说,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伴着歌声吹起的洞箫,箫声呜呜咽咽,像幽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语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段名文,把洞箫的音色讲得极为形象透彻,正是这种音色,使洞箫有着特别的功效。


李白这首《忆秦娥》的箫声后,又加了一个“咽”字,更突出了洞箫的功效。“咽”在这里就是呜咽的意思,也就是类似哭泣的声音。


“秦娥”指的是秦地的美女,这里指的就是词中的主人,女主人,或者说词中的女主人公。


“梦断”是梦醒,“秦楼月”,“秦楼”是秦娥所住之楼,“秦楼月”是秦楼上的一弯残月,这几句说,一弯残月当空,远处传来一声声如泣如诉的箫声。


女主人公突然梦醒,梦中她与他正在灞陵折柳泣别。“灞陵”是汉文帝的陵寝,但它的位置刚好在交通要道上。


“年年柳色”是说年年柳树发出新芽的时候,她就会想到当年的送别,这才是上片“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上片的伤别,之所以如此令人伤感,是因为年年柳树泛绿的时候,都会勾起主人公的伤别之情。


这说明女主人公与她心中的他的别离早已不是一年两年了,这种别离之苦对女主人的折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这首词的下片,由上片的伤别转到伤逝,“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乐游原”在长安东南郊,汉宣帝时称为“乐游苑”,又名“乐游原”。这个地方地势很高,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在唐代是京城长安最著名的游览胜地。


“清秋节”指的是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乐游原上人们在庆贺重阳,一片欢腾、一派热闹,到处是一种繁荣的景象。


这种热闹的场面和女主人公青灯孤寂的心境完全相反,这叫做什么?这叫以乐景写悲情,或者说是以乐景来反衬悲情。


这种手法就更深一层地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和伤感。


咸阳本来是秦帝国的都城,这里指的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前往西北从军、经商的古道,唐人常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音尘”本来指的是声音和尘土,也就是车行的声音和车行扬起的尘土,在这里“音尘”指的是消息。


一面是乐游原上的繁华热闹,一面是长安古道上的音讯全无,彼处的繁华更衬托出此处的清冷。


这首词其实最让人击节叹赏的,是全词的最后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陵”指陵寝,“阙”指宫殿。


西风直下、夕阳残照,只有汉家的陵寝、宫殿的遗存历历在目。古人伤别大多局限于个人的悲欢离合,很少有人能跳出这一窠臼。


这首词和一般的作品不一样,虽然词的上片仍然是写个人的伤别,可是这首词的下片却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伤别,而是把个人的伤别,化作了历史的伤逝。


因为她看到了西风残照中的汉家陵寝,看到了汉家的帝王生前宫殿奢华,可是死后却一个个进入了陵寝,这就把个人的伤别瞬间化成了对历史的反思。



人生有别离,个人有伤别,历史有兴替,存亡有轮回。


这让我想起了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这首边塞诗,写出了戍卒渴望早日返乡的一种诉求,但是它和一般的边塞诗不同,它最大的不同是,写了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下子把唐代的边塞诗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为边地戍卒渴望返乡,不是一朝一代的问题,而是历朝历代的问题。


一句诗道出了历史感,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觉到了戍卒思乡,是一代一代征夫的共同的心愿。


它不仅是唐代戍卒的诉求,而且是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千千万万戍卒共同的心声,就这一句,历史的厚重完全写出来了。


而这首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一下子跳出了个人的悲欢离合,个人的伤别化成了对历史的伤逝,这样全词就从个人的伤别,转入对历史伤逝的思考。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李白的《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