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银行转型发展评析

 long16 2018-04-15

摘要

随着MPA考核、银监会“三三四十”集中检查、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措施陆续落地,银行业的严监管时代正在来临;而资管新规的颁布,更是标志着资管领域全新监管格局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以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在国有行与股份行的夹击下,不论是业务内容、业务模式、组织管理形式还是对客户的管理,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全新监管格局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利润降低,同业业务规模压缩,零售业务或成为银行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的核心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作为零售业务的重要分支,已成为近年来各大银行抢占的高地。中小银行借力金融科技,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方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领一席之地。

从实现路径看,借助科技化的财富管理系统,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精准营销,以产品库为基石支撑财富管理方案,基于金融数据库的使用和模型研发实现标准化的财富管理流程,是中小银行深耕财富管理领域的必由之路。

文 / 普益标准 涂敏

中小银行转型发展评析

——金融科技助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

中小银行转型发展评析

1

资管新规下

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1.1 资管新规对中小银行业务带来的冲击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伴随着MPA考核、银监会“三三四十”集中检查、资管新规等一些监管措施,银行业的严监管时代正在来临。银行业开始面临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创新业务发展受限、竞争加剧等情况,尤其是资管新规的颁布,标志着资管领域全新监管格局开始形成。在这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受益于渠道、网点和客群的规模优势、系统支持的优势、政策优势等,仍将占据资产管理业务的领先地位。股份制银行得益于自身的客户维系能力、主动投资与研究的布局、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多样化,在资产管理业务上能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然而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双层夹击下,以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却受制于自身的战略布局、规模、技术等原因,受市场及监管政策改变的影响最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同业资产业务监管力度加大后受冲击较大,传统嵌套结构下的收入模式难以为继。以地方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投研能力差,渠道优势不够突出,对同业业务的依赖更强,在银监不断加大对银行流动性和同业资产业务的监管力度,同时严格限制多层嵌套的情况下,中小银行所受冲击更大。传统的嵌套结构一般表现为银行理财+资管通道+信托计划的模式,但是伴随资管新规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的要求,对于银行理财的部分业务而言,只允许资管产品一层嵌套投资,只解决了由于缺乏法律主体地位导致的开户或者工商登记问题,无法实质解决未来业务发展问题。

刚兑打破,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两难困境。中小银行在净值化产品的准备与布局尚有欠缺。净值化转型对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系统升级、估值方法、投资者教育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小银行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中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率先净值化转型的银行会率先面临净值化产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与问题;另一方面,成熟的投资理念的形成需要逐步的引导和培育,若迟迟不开始布局净值化产品,并进行投资者教育,未来投资者无法适应投资环境的改变,对本行客户的冲击较大,易造成客户流失。

理财运作独立化对组织管理形式的挑战。资管新规鼓励银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3月23日,招商银行公告拟50亿设立资管子公司--招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或成国内首家成立银行资管子公司的银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暂不具备这样成立资管子公司的条件,但剥离理财业务并防止风险是未来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销售规范化对客户管理能力提出考验。资管新规对产品分类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强化“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理念,使销售更为规范化。除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外,对于金融机构及资管从业人员资质、金融机构受托管理职责和产品代销、合格投资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尤其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银行对客户的分层、管理、维系有更强大的能力。

1.2 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小银行的诉求

可以预见,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将面临更强的竞争,银行不仅面临着来自于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的威胁,还面临着来自其他银行的竞争。品牌认可度高、客户资源利用能力强、产品线丰富、服务多样的银行将逐渐占据主导优势,理财业务转型升级成为中小银行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对公业务利润率的降低,同业业务规模压缩,零售业务成为银行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的核心业务,这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近年来各大银行抢占的高地。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根植地方区域,与当地居民距离更近,黏性更强,这成为了支撑此类中小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

2

市场竞争新格局下

中小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内忧外患

2.1 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与银行迟钝的服务能力的矛盾

从横向来看,不同客群的需求不同,要求银行对客户实行分层精细化管理。年龄低的客户,对权益型产品接受度更高;净值高的客户,承受风险能力更强,也会更愿意配置进取型的产品;城区客户比农村客户理财接受度更高……不同属性的客户需求差异大,未来伴随理财风险水平的上升,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差异会愈发明显。

从纵向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和风险偏好终将变化,未来将由原来的绝对增值需求转向保值、增值、避险、传承。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与其他资管类产品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即其“类存款业务”特性,十倍于存款收益,同时没有任何净值波动和损失的可能。但是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要下,未来银行理财的优势被削弱,客户需求的变化将无法被满足。这将倒逼银行不仅要从基础的产品转型做起,还要求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多金融或者非金融的服务。

2.2 银行单一产品线与市场各类资管产品的矛盾

中小银行产品类型单一、收益低。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投资能力与主动管理能力,产品收益的竞争力不足。同时与大型股份制银行或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普遍代销资质不齐全,导致产品线不够丰富,保险、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计划、贵金属等各类产品无法应有尽有,这对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造成重大阻碍。

没有精细化的产品管理。中小银行一般未能按照客户分层进行产品管理,没有对产品属性进行诊断管理。不同类型的产品属性不同,则投资者的适配性也不同,通过对产品进行贴标以及排序,才能将产品与客户分层统一。产品线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对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支撑,但是对产品精细化的管理决定了对客户需求的有效率匹配。

2.3 客户动态需求与银行产品线无法及时匹配的矛盾

目前财富管理市场存在客户需求与产品匹配的巨大鸿沟,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客户信息与产品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不够完整、规范,使得客户信息流与产品信息流之间的鸿沟无法弥合。未来,进行全要素数据和全维度分析工作,利用金融模型与匹配规则,才是有效对接客户需求与产品信息的关键。

2.4 财富管理部门自主运营与发挥协同效应的矛盾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金融机构不得为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或者股权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者回购承诺”。未来实力较强的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暂不具备条件的银行成立独立的事业部将是大势所趋。财富管理部门将是以利润为核心,以业绩论英雄,在总行的管辖内独立运作,资源授权以及相匹配的风险授权是财富管理中心独立运作的关键。同时充分发挥“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大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拉动银行各业务条线形成合力是财富管理中心独立运作面临的难点。

2.5 小结

资管新规下,未来中小银行发展将出现分化趋势,客户维系能力强大、渠道优势明显、产品布局完整、管理能力强的银行必将在财富管理市场占得先机,进而出触发资源重新分配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有先发优势的银行应择善而从,以金融科技为契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深耕财富管理领域,通过专业化的运作和强势的品牌打造,实现弯道超车。

3

中小银行未来的转型方向

借力金融科技开展标准化财富管理业务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银行理财刚兑文化的优势被削弱,面临市场上已有资产管理产品全方位的竞争,以产品为主导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新金融竞争格局确立。但是若能充分发挥银行的客户、渠道、资金优势,则能让银行借力金融科技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可能。

3.1 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精准营销

从客户需求出发的营销建立在客户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全维度分析工作建设上。中小银行对客户的管理普通比较粗放,只针对客户的基础信息进行管理,未包含客户历史投资行为数据。未来,对客户数据库的管理应从客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延伸到客户的投资行为数据。客户的行为是客户真实需求的写照,通过客户投资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对客户基本信息进行修正,进而有助于实现精准营销。

通过数据库的大数据分析,能对客户进行财务诊断、行为评价,形成客户画像、客户关系网、客户群分析等;对客户进行贴标、分组、评级则能实现对客户的分层管理。客户分层的目的除了实现精准营销外,还可以实现对客户群的整体分析,为后端产品线的匹配管理提供标准。

3.2 建立产品库是财富管理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

结合客户分析以及客户的财务状况,可得到客户个性化的财富管理目标,目标的实现需有产品线的组合匹配。

产品线是实现客户财富管理方案的基石,丰富的产品线是财富管理机构的核心优势,建立丰富的产品库、对产品进行评价、贴标、构建资产配置组合,是打造财富管理“供给侧”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流程。

从产品的多样化类型来看,中小银行产品设计、投研能力发展不均衡,也不必强求成为产品专家,可以通过与基金、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以代销产品的方式充盈产品库,再通过对产品的专业拆解与组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从对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来看,实现对产品的分层、贴标、排序是快速将产品匹配到客户的可行路径。精细化管理指基于客户分层和客户群属性,对产品通过“风险、收益、流动性”大类维度和更多细分的维度进行评价后贴标、排序,对应到客户分。但是贴标与排序的过程,依赖于对产品的评价技术。

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理财市场数据研发机构,普益标准在针对资管产品的评价技术创新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近年来,普益标准先后建立起功能强大的金融数据库和各类量化模型,深耕金融科技。当前普益标准的金融数据库量级达数亿,涵盖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底层资产数据库,资管产品数据等,产品字段完整、要素丰富。独创的金融产品评级评价体系涵盖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此外普益标准还研发了各类金融产品的价格指数、风险指数、财富指数,提供了固收类、权益类等产品的业绩基准。这些开拓性的基础工作为普益标准服务于标准的财富管理流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

传统资产配置方案多由理财经理凭借个人经验为客户提供方案,方案质量受理财经理专业素质影响。但是通过资产配置模型实现产品打包组合,则能让财富管理方案的质量得到一致保证。

将公募基金通过不同的资产配置模型,如风险平价、最小方差模型、Black-Litterman模型、多因子模型,普益原创模型等构建成投资组合,通过收益、波动、回撤等对不同配置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定资产配置策略,再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和基金评价体系,进而筛选出最优质的基金进入投资组合,最后基于量化模型和算法确定权重,形成资产配置方案。

传统财富管理业务的难点在于:1、客户数据要素没有充分整合,比如行内理财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割裂,致使单个客户的全维度分析困难重重;2、各类产品的细分维度挖掘工作不到位,普遍没有借助外部数据库分析行内产品池中产品的特性,比如对各类产品的收益、风险、回撤、波动等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但是在基于前述客户个性化财富目标的确定以及产品库的有序建立后,运用专业的金融技术模型,可实现客户需求与产品库的衔接匹配,进而实现客户的财富管理目标。

3.4 系统化的内部管理

从客户需求分析到产品供给的匹配,只实现了财富管理业务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由后台(产品)推动前台(客户)的业务模式。传统的财富管理作业方式,前中后台是相对割裂的,没有协同效应,无法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链条。而在金融科技支撑下的标准财富管理流程,要实现的是以业务前台(客户)推进业务后台(产品库)的形式,以客户需求为基点,探索产品与财富管理策略的可行性、适配性。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台支撑作用,将前中后台聚合形成合力,进而完成整个财富管理链条的搭建。

内部管理自上而下,从总行的管理出发,到财富管理中心的运营,再到理财经理的管理,考核管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系统化的流程实现效率提升,同时在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将资管业务风险隔离的要求下,系统流程的设计使得财富管理中心即可以有独立运作的空间,又不完全脱离总行的风险管理。

内部管理由外向内,从客户出发,将需求通过理财管理、财富管理中心、最后传递到总行产品设计条线的管理者。通过线上的客户管理平台实现客户需求挖掘以及意见反馈,完成客户沟通和客户服务记录的全过程。每个节点的角色充分细化,考核清晰,使得管理链条不断的完善。

4

总结

严监管态势下,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对公业务规模优势不强,同业业务监管限定重重,未来中小银行转型必将以零售为重,而财富管理业务便是零售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战。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区域优势,在金融科技爆炸的今天,借力前行,顺势而为,借助金融科技,致力打造有特色的财富管理品牌。率先转型的银行必率先抢占市场先机,转型的大序幕已经揭开,谁会先成为行业中亮眼的新星,可拭目以待。

重要声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各机构公开发布的信息,我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数据的客观与公正,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任何观点与建议仅代表报告当日的判断和建议,仅供阅读者参考,不构成对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保证对做出的任何建议不会进行任何变更。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与纠纷,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普益标准”。我公司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于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