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郊原青入眼 浙南春回早

 ssqsqzws 2018-04-15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人曾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将近十年,每次回去都感到大家心头有块沉甸甸的石头,今年回家,我却发现了一些不同。


  “生意明显好做了”。和老家人谈天说地,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温州经济明显有起色,感受很直观。有的说街道内企业开工率大幅提高、新增企业数量可观;有的说银行贷款比以前容易,基本不用再通过私人借贷搞融资;还有的说外贸不太好做,但是内贸效益不错,企业年终奖普遍发得比前几年高。据我观察,自“八项规定”实施五年多以来,公款吃喝绝迹了,过去的高档酒楼纷纷倒闭,但街上倒是新开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中档酒店,商场和实体店购物人气也都很旺。最重要的是,大家做生意的底气又都回来了,对明天信心十足。


  我感到,底气和信心来自于营商环境的改善。金融危机后,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温州成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深度金融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建金融信用体系,加强民间金融规范管理,温州的金融业正逐步向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大家总体感觉现在贷款给的是真正需要做实业的企业,过桥借贷放利息现象越来越少。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吃拿卡要的情况明显减少。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政府不断减政放权,过去让企业苦不堪言的“办证难”问题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政治生态的清明迅速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


  底气和信心也来自于温州精神的回归。老一辈温州人讲的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做生意要能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走尽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这是温州精神的核心和底色。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温州商人过分讲究“活”和“快”,忘记了父辈和自己早年赚辛苦钱的日子。等在金融危机中吃足了苦头,温州商人又逐渐找回了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同学说,现在大家又都意识到钱还得一分一厘地赚,来得慢,但来得踏实,做工业制造业老本行的多了,出去主动跑业务、走市场的多了,产业也在回归中创新、转型、升级。开发区的同学还告诉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已经远超过传统的服装、皮鞋、汽摩配等制造业,成为了温州工业经济的新支柱。


  底气和信心还来自于美丽生态的构建。小时候的温州是一座山水城市,但粗放型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次回家,我却发现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明显变清澈了,城中新建了世纪公园、绿轴公园,郊县还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集现代化的便利和自然的野趣于一身,朋友圈中都是亲友流连绿水青山的照片。大家由衷感叹“走过山山水水,还是家乡最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动能激发新发展,新的家园更加美丽,这也是我感到尤为自豪的一点。


  三月的南国,春风吹散了严寒,枝头萌动着春意。改革开放也在浙南这块热土上走入第40个年头。40年历史巨变,不变的是党中央领导人民爬坡过坎、建设幸福未来的决心,不变的是浙南人民挥洒辛劳汗水、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这也是40来中国大地的一个缩影。(周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