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族音乐

 楚中元 2018-04-15

  瑶族,过去称“徭人”、“徭族”,最早见于7世纪史书。该名称与过去的徭役有关系。他们自己有28种自称。但70%以上的人自称“棉”、“门”;他称有30多种,崇拜盘古的“盘古瑶”,用兰靛染布的“兰靛瑶”,喜穿红衣服的“红衣瑶”,穿白裤子的“白裤瑶”等等。现在都统称为瑶族。

  

瑶族的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瑶族是一个能歌的民族。清代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踏,一唱百和”的诗句。

瑶族声乐

从曲调上看,瑶族音乐的曲调多样,喜、怒、哀、乐无所不有。据初步了解,全国瑶族的音乐曲调不下20种。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音乐最具代表性。

  湖南江华瑶族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尤其是瑶族民歌,因其旋律优美,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江华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常常借歌抒情,以歌言志,无论是祭祀、迁徙、记事还是恋爱、婚丧、喜庆、迎宾、送客,上自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琐事,远自盘古开天,近至眉毛眼前,都可用歌谣的形式来表达。

  瑶人无事不成歌,瑶山无处不有歌。每年十月十六盘王节,一族男女欢聚一堂,歌舞祭祀,欢度节日,鼎盛时可达六、七日不散。二月初一瑶族赶鸟节,在大路铺黑山口、白芒营白头山,附近的男女青年聚集于此对唱瑶歌,最多时可达一两万人,山头、平地、坡上,处处歌声悠悠,情意绵绵,传达着美好的情感。在涛圩、河路口一带,每逢圩日,日落之后,数以千计的青年男女成群游荡在公路两旁,草坪、石坡,处处是对歌的场所,形成独特别致的 “瑶歌夜市”。由于瑶歌欣赏跟参与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自娱性,群众喜闻乐见,在大瑶山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唱上几首。有“歌王”之称的湘江乡瑶族老人盘财佑,擅长即兴创作歌曲,会用木叶伴奏,能见什么唱什么,做什么唱什么,问什么唱什么,还能把洋洋数万言的《盘王大歌》流利地唱下来。

  勉瑶《盘王大歌》中的八支曲,即“三逢闲曲”、“三更深曲”、“荷叶杯曲”、“南花曲”、“飞江南曲”、“亚六曲”、“牛角尖曲”、“家先曲”等;拉珈瑶的《香哩歌》、《师公调》;平地瑶的《呦嗨歌》、《啊波咧歌》;布努瑶的《酒歌》、《散旺歌》和坳瑶的《大声歌》等,不胜枚举。这些曲调都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的色彩。许多歌谣都以其衬词而得名。其中以《酒歌》、《蝴蝶歌》、《拉发歌》、《香哩歌》最为著名。

  《酒歌》,曲调粗犷、高亢、浑厚、短小精悍有力,给人带来精神振奋。

  《蝴蝶歌》,是一种女声二重唱歌曲,衬词丰富,节奏高低强弱,富有节奏。1949年后,瑶族民间演唱者还常常以之进行舞台演出,受听众的喜欢,得到音乐专家的高度评价。

  《拉发歌》,是二声部歌曲。曲调以优美、抒情、柔和、婉转为特征。让听众有串串珍珠落玉盘之感。

  《香嘲歌》,有唱调和喊调之分。唱调柔和婉转、甜美;喊调高亢、奔放,常常与瑶山的回音遥相呼应。

  《大声歌》,曲调庄严、沉重,是一种集体祭祀的歌曲。有时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大合唱,具有排山倒海之势。

  1999 年出版的以江华瑶族音乐为素材的《盘王之女》声乐组曲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轰动。《盘王之女》收录了《过山谣》、《赶歌堂》、《礼曲》等九首曲目,多为江华岭东瑶歌,由盘琴用瑶语演唱,词曲未作任何修改,真正做到原汁原味。刘健运用现代多重音乐表现手法,为古老的音乐营造一个现代的氛围,展示了瑶族音乐的特有魅力,以全新的音乐理念,诠释了一种“活的民族音乐”。音乐如云如雾如潮如浪,似天地山水人的共鸣,以原始厚重沉积的瑶族文化,以史诗般的磅礴气势,以巨大的隔世感和漂泊感,以“真民族”和“大世界”的视角,以平实而多样的音乐语言,向人们叙述着这个古老民族传奇般的迁徙经历和丰富、奇特、神秘的文化与生活。

  

瑶族器乐

  瑶族器乐,在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中曾有“长鼓”、“长笛”、“笙”、“琴”、“瑟”、“铜鼓”等器乐记载。

  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中,曾有“瑶之乐,有芦笙、铳鼓、葫芦笙和竹笛”等器乐记载。现在尚存的有如下几种:

  吹管乐,如箫、拉篥、芦笙、唢呐、牛角、长号等曲调;

  拉弦乐,如独弦胡琴、双弦胡琴等曲调;

  弹拨乐,如独弦琴等曲;

  击弦乐,如竹筒琴等曲调;

  打击乐,如长鼓、陶鼓、铜鼓、皮鼓、锣、钹等曲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