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向这两个方向发展,肯定不出大错

 传韵轩vs拙言 2018-04-15

本文为简之文化综合发布

主要来源:简之文化

转载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笔者以为,临学书法向这两个方向去延伸或拓展,肯定不出大错,一个是“对的方向,一个是“好的方向。


”的方向定义为,我们专攻一种特定书体,一直固定临学这一特定书体中特定型体或有旁涉同属性的其他书型。以例说明,比如笔者专攻《书谱》,《书谱》归属于草书,草书即这一特定的书体,而草书除了孙过庭的《书谱》,还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怀素的《自叙帖》等,即《书谱》是特定书体(草书)中的特定型(类别)体。笔者一直固定临学《书谱》或专攻之余,涉猎王羲之的《十七帖》(同属性的其他书型),归义为,向了“对”的方向。


”的方向,定义为,我们专攻一种特定的书体,之余涉猎同属性的其他各类书型、非同属性的各类书体及非书法领域。以例说明,笔者专攻小楷且以王羲之的《黄庭经》为临学的主要范本,小楷即为特定的书体,而王羲之的《黄庭经》为特定书体中书型之一,专攻之余,笔者还临学同属性的其他书型(比如王献之小楷、文徵明小楷、黄道周小楷等)、不同属性的书体(比如魏碑体、行草、隶书等),偶尔还读国学探音律;此归义为,向了“好”的方向。


我们向这两个方向去学书法,不会出什么大错(实际效益不会太低)。


学书法,我们向这两个方向延伸或拓展的实际效益又怎么理解?同样以例说明,旁置其他客观因素,若一学生,擅长物理,于是专攻物理,之余或有旁涉数学(属性相关联),实际效益是,该学生在物理这一学科上会表现的更好;(比如成绩)若一学生,擅长物理,专攻物理之余,拓展数学、语文、体育、音乐等学科,实际效益是,我们会说,该学生很优秀。


纵观历代书法人士,我们不难发现,学书法的方向无出其二者。旁置非书法领域,向“”的方向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欧阳通(欧阳询之子)、姚孟起、王献之(早期)、铁保、李北海等;向“”的方向学习的代表人物有王羲之、王献之(后期)、钟繇、张旭、欧阳询、赵孟頫、文徵明、启功等。事实上,不局于我们书法领域,其他领域学习固是如此,诗词领域,苏轼诗词歌赋、琴棋、饮食等无一不精,物理领域,爱因斯坦爱运动、精通音律,武术领域,李小龙擅格斗、通哲学,......


铁保作品节选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节选

综上所述,就论一点:我们向“对”“好”这两个方向去学书法,不会出什么大错(实际效益不会太低)。”的方向,求稳以更好;”的方向,求好以优秀。我们学习,不论是受学,还是授学,都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加以持之以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