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龙民谈朗诵6/8|节奏、气氛与“块”的连接

 天天读一点TFUP 2018-04-15
高龙民谈朗诵6/8

节奏、气氛与“块”的连接

确定了意群便有了“块”的概念,作品是由一个意群一个意群“一块一块”连接起来的,“块”的连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完整性,也关系到朗诵时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高低快慢以及高潮的形成与主题的最终体现。在诗歌中,有“节”作为“块”;在散文中,有段落、层次作为“块”。这种“块”的表现是一个大的意群,而这意群与意群之间的连接是不能忽视的。不是说,诗歌的节与节、散文的段与段都要“声断意不断”,或者是不分段、不分节,一气呵成,恰恰相反节与节、段与段是要特别分明、特别强调的。这里所说的“块”的连接是段落层次的相对处理,也就是说,所有的段落不能是一种处理方法,必须有变化、有对比,用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突紧突松的节奏,完成明暗、疏密、刚柔、松紧的段落性艺术处理。


我国著名的早期话剧艺术大家洪深先生说:“每一个意群中至少有一个重读点和强调点;说话时是一个意群亦可说是一个重读点跟随着一个意群或重读点浪潮似地追逐而来的。”这样,就形成了“块”,而在同一篇诗文中,块与块之间的连接就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结构问题。艺术审美的最后判断是建立在整体把握上的,也就是说,观众只有在整体上接受了你的朗诵,才能从美学上对你作出判断。


我们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朗诵节目的时候,观众完全被你磁性的歌唱一般的朗诵吸引了,全场鸦雀无声,一旦朗诵结束,观众仿佛还沉浸在你所营造的诗的意境中,稍停片刻,才给你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说明你的朗诵在整体上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气氛,那么,怎样才能在整体上获得这样的朗诵效果呢?


处理好“块与块的连接”,掌握住准确的朗诵节奏,投入你浓烈的情感和一颗真诚的心,这样的演出气氛便会自然形成。而处理好“块”的连接,让我们艺术的朗诵能够呈现出变化无穷的魅力,营造出一种气氛,主要是通过朗诵者对于节奏的准确把握。


节奏的准确与否,依据什么?不是你的理解,不是你的艺术处理,而是生活本身的节奏,这个节奏是自然存在于作品中的,你必须认真分析作品,并理解作者的生活与情感,从作品中把握其内在的节奏。节奏准确了,气氛就会自然形成。


例如,我们朗诵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我们先说节奏:西风刮起来是有节奏的,加上一个“烈”字,西风在群山上扫过,呼啸着、飞奔着,既遥远,又广阔,由远而近,或者由近而远,这个节奏自然应该是“西——风——烈”。“长空雁叫”是个什么样子?长空,又高又大,大雁在头顶上叫,这个节奏也应该是“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这是自然界的节奏。而“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虽然写的是一个场景,其实却是人的当时心情,马的无精打采,喇叭也断断续续的,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我们因此找到了这样的朗诵节奏:“马蹄声——碎”,随之,给以弱的处理,轻轻地说出“喇叭——声咽”。


再说上、下阙的连接(朗诵“块”的连接):我们可以采取“对比”的手法来处理,使整个朗诵统一完整。下阙开头两句是人的心理节奏,这个节奏应该是一位历经艰险而无所畏惧的英雄大步流星的“从头越”的气概,因此我们不难确定,这两句的朗诵节奏应该是强有力地说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最后两句的节奏,应该是既能表现“苍山”之浩瀚如海“苍——山——如海——”,又能表现残阳之如血一般的苍茫“残阳——如——血”。


朗诵的节奏在生活逻辑之中、在作品之中,你只有从生活出发,才能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节奏。朗诵通过你富有音乐性的嗓音和真实的情感,营造感人的舞台气氛感动观众,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朗诵者应该追求的。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