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照寺与万柳堂--李俊玲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5

崇文区的东边,广渠门往南有一条街,叫夕照寺街,因这条街上曾有座夕照寺而得名。

不久前曾看过一段关于要修复夕照寺的报道,其中提到此处是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我有些愕然,于是翻阅了图书馆所有相关的文献,只在《日下旧闻考》中看到转引《析津日记》的记载:“夕照寺,其建置年月无碑可考,或云燕京八景有金台夕照,此寺之所由名也。”但紧接其后又有考证:“又考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在朝阳门外。析津日记云,此寺以是得名,误也。”可见,清朝时虽有传言,但经考证早已堪误,所以此“夕照”非彼“夕照”。但我认为此说一定言出有因,在查阅了清朝朱一新所著《京师坊巷志稿》后,似乎有些明白,原来在夕照寺后有座“南台寺”,《宸垣识略》中有“东南寺院多停旅榇,南台夕照其最著者。”我想可能是后人将“南台夕照”诧传了。另一个原因可能由《燕京访古录》中黄天河所作《夕照寺记游诗》:“一代文流少嗣音,几株杨柳黯疏林;游鱼吹却桃花片,不许春风引佛心。金台风景占京畿,壁上双松墨迹稀;剩有白云千古在,夕阳高阁晒僧衣。”而引起的。虽然夕照寺与燕京八景无缘,但它仍然不失为一座名寺,最有名的是壁画。寺内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图》,是清朝著名画家陈寿山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手笔,据说,这古松图笔墨阴森,一堂风雨,使游人见之心自清凉。东壁为书法名家王安昆手书行草《高松赋》。书画双壁,实属文物珍宝。还有个传说故事,原夕照寺的秀泉长老掌寺时,有洋人要买夕照寺壁画,长老说:“你就是再给我修一个夕照寺,我也不卖”。正是夕照寺的出名,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赞美的诗句:闲来僧院爱幽清,斜日轩窗回自明。钟声不闻林鸟寂,鲍家诗唱 古先生。

在夕照寺西边,也就是现在崇文区教委的所在地,曾有个育婴堂,这是康熙元年(1662)年,由大学士金之俊等创建的,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孤儿,后来又有大学士冯溥等继承了这一事业。这一善事曾受到雍正的大加赞赏,除“颁币千金”外,还御制了育婴堂碑记,并号召全国都要“照京师例行之”。1951年北京教育局接管后称育婴堂小学,后又称育锋小学。过去在育婴堂附近只有十户人家,俗称“十间房”,往东是大片的荒坟地。这就不难理解“东南寺院多停旅榇”的意思了。

说到这儿,可能会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但这边也有柳岸花明,现在板厂小学的位置,曾是京城著名的万柳堂,这也是文人们雅集的地方。据《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 :这里是大学士冯溥的别业,“藤阴杂记:冯文毅仿廉孟子万柳堂遗制,买夕照寺旁隙地为万柳堂。”那些等待皇上召见的文人们聚在这里,饮茶赋诗,享受着清幽。冯溥写过这样一首诗来赞美万柳堂的春色,“小筑城隅柳满堤,翠云低护草初齐。乱飘柳絮铺新径,细数桃花过野塘”。后来,万柳堂萧条了,只留下了一座拈花寺,而这寺也在修建板厂小学时被拆除了。

    从历史中可以读出,夕照寺一带曾是文人相聚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