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受孩子欢迎的,是这种父母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8-04-15

  作者:许宁

  本文由:知子花家庭教育(Lifetree-edu)

  授权育儿团发布

  最近抖音视频很热闹,上面有各种好玩的短视频,还涌现出了无数晒娃的爸妈们。

  他们有的让孩子秀一段演技,有的让孩子唱一首歌,有的让孩子秀一段舞,晒娃姿势可谓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晒孩子好的一面,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这么超前地完成各种妈妈的期待,这不,可乐妈妈就直叹气:

  可乐今年三岁半,在幼儿园小班,每天吃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训练可乐吃饭的时候用筷子,每天拿个练习筷给孩子,结果每次吃饭孩子用两下就直接上手去抓了,可乐妈妈气得不行,说是孩子什么破毛病用手抓着吃饭……

  然后就是闹得孩子吃个饭吃地特别不开心,妈妈又气得不行。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妈妈呢?

  我的朋友,当妈之前也是潇洒洒脱之人,当妈后,孩子才上2年级,每天都焦虑的快冒烟了。

  下边是她的吐槽大会:

  “孩子班上的谁谁谁,钢琴都已经9级了,我们家孩子学了快两月,一首《小星星》都弹不下来。”

  “必须得学奥数啊,奥数是重点中学的敲门砖,要是以后进了省队,高考中考都是可以加分的。必须得学,你们家孩子也得立刻去学。”

  为人父母,是一个不断担心的过程:愁会爬不会爬,愁长牙长几颗,然后愁会不会说话,愁会不会自己上厕所….每个阶段都有发愁的事情。

  你完全可以少些担心,多些从容!

  就拿可乐来说,三岁多的孩子,她的精细动作,也就是小肌肉动作,包括手眼协调,手腕转动,手指伸展,指尖捏、指、点、按等局部小动作,还没有发展地足够好,还不足以到可以很好地用筷子吃饭。

  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里,小班的孩子都在用勺子吃饭,不是老师为了省事儿,而是在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小班的孩子手指还不够灵活到用筷子,但是完全可以使用勺子。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呢?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乐妈妈也是这样回答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孩子要求,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比别人好,希望获得优越感。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

  如果父母自己从小就是学霸的时候,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

  还有一种,是父母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像自己一样,而是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很突出,也就是一种补偿心理,自己做地不好就要在孩子身上找回来。

  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担心是:你看,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将来一定会变得怎么怎么样,不得了,有很多坏的猜想。

  早期怎么样,将来就一定怎么样,这样的断言不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听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了,这个不遵循发展,那个不遵循发展,那在养育像可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时,家长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1、陪孩子开心地玩就好了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尚且不是很成熟,所以不要过高地要求孩子像写字呀,拿筷子呀这样的活动,孩子做不好也是正常的。

  大动作的发展也没有很协调,很多孩子没有办法一口气跑个二三十米,或者连续拍球,所以,孩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好了。

  我们可以跟孩子做一些游戏来练习。比如:一个朋友的老公每天晚饭后的亲子时光,父子俩轮流表演一个小动物,另外一个人来猜猜是什么动物。

  或者一起玩抛球游戏,好玩的点豆豆也可以哦。在愉快的亲子时光中,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又稳固了亲子关系,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2.做孩子的小助手

  我们在跟孩子互动中,不仅可以注意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还可以根据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给孩子布置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在大人的指导下可以完成的活动,这样稍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成人的协助下完成。

  “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他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比如,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自己穿衣服的任务,但是我们知道孩子自己完不成,但是我们可以协助孩子来完成,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会感受到“我能行”,自信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3.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德国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如果是一颗树的种子,请帮他/她成为一颗高大挺拔的大树;如果他/她是一颗小草的种子,也请帮助他/她成为一颗最茁壮的小草。

  慢下脚步,好好关注孩子的状态,给予他/她最适合的养育方式,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吧!

  作者:许宁,来源:知子花家庭教育(Lifetree-edu)国内领先的家庭教育机构。15年厚积薄发,源于300多所中小学上万案例,在30多位心理专家指导下,研发出基于心理学的家庭教育体系。为家长提供线上家庭教育视频与音频课程,以及线下个性化咨询、沙龙讲座、专业测评、天赋检测等。原文标题:《有一种炫富,叫“我的爸妈不焦虑”》,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沐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不感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