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炎武 【释义】广泛学习文化典籍,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感悟】“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和《子路》,都是孔子在回答问题时提出的主张。顾炎武谈到孔子的“为学之道”时,把这两句作为最重要的思想提了出来。中国是一个道德感非常强烈的国家,尤其是儒家知识分子,在对人的评价上向来坚持道德“一票否决”。对于学者做学问,古人更是主张“作文先做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经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为文且须放荡。”虽然被文章学家批评,但也只是批评他的观点,对他本人无话可说。做人重于作文,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2.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孟子》 【释义】物品各有差别,这是它们的实际情况。 【感悟】不要追求千篇一律,而要求同存异。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释义】德行高尚的人士这样修养锻炼自己,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感悟】不管是修身养德还是树立宏图远志,都必须具备娴静的心态,过简单的生活。娴静的心态要求不急不躁,不急功近利;简单的生活要求躲避一切诱惑,物质生活简单化。虽然意志坚定的人可以抵御物质的诱惑,但毕竟只有少数的圣贤人士才能做到。这句话是针对一个想提高德行的普通人说的,所以我们更感到亲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