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古琴第一课

 北斗书斋 2018-04-16


坐在琴堂之上,久违的感觉瞬间涌来,像是多年前坐在教室一般,听着老师讲着课文,不同的是,那时候还小,惧怕老师,而现在已经一大把年纪,反而来求学问道。在学习的道路上,哪里存在晚与不晚,这不过是人给自己不学习找了一个借口而已。活着,就是在学习的途中。


老师坐在前排,面向着学生,先讲着琴体的构造以及坐姿的问题。琴头、琴额、琴颈、琴身……如人体一般,琴的构造也极其讲究美学的,不论是仲尼、伏羲、蕉叶还是混沌,圆润珠滑,浑然一体,古朴的琴透着一股庄重气息,让人不得不正襟危坐,生怕亵渎了它。七弦十三徽,每一弦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有说是按着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来的,有说是按宫商角徵羽音高来的,有说是按天地人君师来的,对于一个外行的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琴的声音确实很美妙,有散音、按音和泛音,不同的弦不同的徽位声音完全不一样,甚至琴音跟着手的滑动而产生柔和的变化。像个孩童一般,还未听老师全部讲完,便迫不及待地用双手在琴弦上试着弹出声来,惹来琴友们的发出善意的微笑,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勾、抹、挑、剔、托、劈、打、摘,右手的八个基本手势,说起来也挺简单,除小指外,每一根手指向内是一种手势,向外又是一种手势。老师先是讲解要领,继而示范一番,跟着示范,勾的力量不够,总是出现很闷的声音,等到老师来到身边的时候,才告知是触弦点的位置不对导致。一个小小的手势,也蕴含着无穷的道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触弦要触到恰当的地方,不是力量的问题,是位置的问题,处在不同的位置,即便是相同的经历,那么结果也是不同的。


在八法之中,最难的莫过于“挑”,挑的难处在于不仅仅是食指向外拨弦,好需要大指的配合,一根手指难度为一,那么两根手指的难度绝对不是二,可能是三或者是四,协调性是“挑”的最大问题。也许是年龄偏大,手指的灵活性大不如以前,简单的动作总是难以把握要领,或轻或重,或歪或斜,弹不出应有的声音,心里有些着急。岁月还是不饶人,不服还是不行,处在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年老的人不应和年轻人拼力气,年轻人也不必和年老的人拼经验,了解自身才能高效发挥。但有一点是通的,勤能补拙,哪怕再有劣势,只要肯用心,只要够勤奋,这些都不是问题的。



加入了左手指法之后,感觉两只手似乎不是自己的一般,难以达到同步,不是左手快了点,就是右手快了点,琴音确实能出来,至于准不准,呵呵,只能说抱歉了。由此不仅感叹,学琴之路,任重而道远,光是指法就如此费心,何况是曲子?不过常言又道“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因为不熟悉,开头总是难的,就要看你是知难而退还是激流勇进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全凭个人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