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纪录片《交响曲的历史》(二)丨交响曲的一般范式

 张問骅 2018-04-16

BBC纪录片 交响曲的历史(2)



交响曲的一般范式BBC纪录片《交响曲的历史》(一)丨怎样欣赏交响曲系列


交响曲具有较长的篇幅和较多的内容,可以表现重大的题材,反映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深刻的哲理思考以及尖锐的矛盾冲突。

古典交响曲一般采用四个乐章:

  1. 第一乐章通常是整部交响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第一乐章的音乐内容,一般由两个调性各不相同但互有联系的主题(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也称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来体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这一乐章里初步展开,但作曲家在这里只是提出论题,并不要求作出结论。在古典乐派的后期,第一乐章的前面往往有一个柔板的引子。第一乐章的结构较为复杂,它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2. 第二乐章比较单纯、亲切,它的速度缓慢,多采用行板(Andante)、柔板(Adagio)、广板(Largo)等,乐章结构多采用简单的二部曲(AB)或者三部曲(ABA)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采用的是主题与变奏形式;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采用的是葬礼进行曲形式。也有采用奏鸣曲形式的,但为了避免结构繁复,一般删去其中的发展部。第二乐章的情调,多半是抒情如歌的。

  3.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的乐章,经常采用小快板或更快的舞曲。小步舞曲用得较多,但到十九世纪,贝多芬用谐谑曲使第三乐章摆脱了小步舞曲那种程式化的风雅。此后,圆舞曲也被运用于第三乐章。大多数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都采用三部曲(ABA)形式,包括一个对比性的中段。“中段”源自意大利文trio,意为“三”,现指小步舞曲、谐谑曲或进行曲的中间段(三声中段)。这段音乐通常优美柔和,与第一和第三段音乐形成对比。之所以称之为“三声中段”,是因为原先的中段像三重奏一样,采用三部和声写成,中段以后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的原样反复。有时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也有把谐谑曲乐章移到慢板乐章之前的,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

  4. 一般来说,一部交响曲的终曲乐章具有较大的容量(到浪漫主义后期甚至超过了第一乐章),速度也较第一乐章更快。音乐气氛乐观明朗,情绪高涨,通常是民间节庆的场面或胜利的颂歌。终曲乐章主要采用回旋曲形式,乐章的基本主题不断重复,可以加深印象。但也有采用奏鸣曲形式的,这样可以加强戏剧性的紧张度,也可以与第一乐章的音乐素材和形式作首尾呼应。

四乐章交响曲是一种标准范式,但也时有超越这一规则的,如柴科夫斯基《第三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仅有一个乐章等。——听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