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2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4-16
桂枝兼证

​   桂枝去芍药汤,治胸阳不振、胸闷。
   第21条,
   《伤寒论》“二一、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
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在读第二十一条的时候说,“太阳病,下
之后,脉促胸满[mèn]者”把这个满子读成[mèn]。

   这个满字在汉代有两个读音,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是如果一个容器盛满了水,水满,这个时候读[mǎn],水满
谓之满。
   如果这个容器不是盛水的,而是盛气的,气满你就不能读[mǎn],气满谓之[mèn]。

   这个字后来写成,满下加一个心字,再后来,就改成了字里面
面一个心字,再简化就成了今天这个“闷”,闷是胸闷的闷。但在最古的时候,不是这么写,而是写成满字,所以我们在这里读[mèn],“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这个满字应该读[mèn],脉促胸闷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为什么读[mèn]呢?因为胸为气海,所以当气机不利,出现胸闷的时候,它写这个满字我们当然读[mèn]了,所以在《伤寒论》里,凡是这个满字和胸相联系的,和胁相联系的,我们就都读[mèn]。
   但是在习惯上,和腹字相联系,腹部的我们就读[man],腹部不是
胃肠系统吗,胃肠系统是盛水谷的,盛水的,盛食物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腹胀满[mǎn]”,而不读腹胀[mèn]。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太阳病不应当泻下,泻下以后,造成了胸闷,这是表邪内陷胸中,因为表离胸是最近的,表邪内陷胸中,使胸中气机不畅快,出现了胸闷。

   这种脉促就是脉快,这个脉快是邪陷胸中,胸中阳气抗邪的表现。它为什么快呀?在这里还没有完全化热,就是因为胸阳不足,胸阳不振,奋力抗邪,它就以这种增快心率的方式,来勉强抗邪的一种表现。
   我这句话没有说的太清楚, 比方说,我们一个人,平常抗上30
斤大米走路,什么事情都没有,心率不会加快,现在让你扛上100斤大米,你恐怕走上一段路以后,就开始心率加快了,你说这个心率加快是热吗? 它不是热,它是个虚性的代偿。
   现在邪气陷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所以奋力抗邪,它以一种脉搏加快的方式,来提高抗邪的能力。

   在这个证候里,这种脉快、脉促是无力的,所以我们说它是胸阳
不振,邪陷胸中,就是胸中阳气不足。

   治疗的方法是用桂枝去芍药汤,温振胸阳,祛邪达表。

   桂枝去芍药汤这张方子,桂枝汤把芍药去掉了,剩下了桂枝、生
姜、甘草、大枣是纯辛甘的方子,是纯辛甘的药物,这就符合辛甘合化为阳,因此它是补心阳、补卫阳的,再加上桂枝和生姜的发散作用,它就能把陷到胸中的邪气,祛邪达表,起到这种作用。

   为什么不用芍药? 
   芍药这个药是酸敛阴柔的,在桂枝汤里用它,是为了养营敛汗。 

   现在邪陷胸中,体表的自汗出的症状还有没有呢?
   邪气已经陷于胸中了,体表没有邪气了,那种自汗出,营阴外泄的症状没有了。所以它就失去了治疗目标。
   芍药本来是敛汗的,养营的,现在没有汗出的问题了,所以在这个证候里,只是脉促、胸闷,芍药就没有它的治疗目的。不仅没有它的治疗目的,芍药这个药酸敛阴柔,还不利于胸中的阳气的畅达,它是收的,不利于胸中阳气的畅达。
   它对于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这个纯辛甘的、温补心阳的这些
药物有制约的作用,所以要把芍药去掉。

   张仲景用药有一个规律,凡是胸闷的,他都不用芍药,因为胸闷
胸中气机不畅,用一种酸敛阴柔的药物,他认为不利于胸中的阳气的畅达,这是他用药的一个规律。

   由此引发我们的一个想法,现在许多冠心病的病人常常有胸闷,可是我们医生一想到冠心病,就想到是冠状动脉堵塞,就是血瘀,就会想到活血化淤,想到活血化淤就想到了用赤芍,冠心病的病人常常用到了赤芍,我想用赤芍一般问题还不大,但是不应当用白芍,用白芍可能对胸闷不利。

   仲景凡是见到胸闷的都不用芍药,凡是见到脐下悸的或脐上悸的
都不用白术,这是后话,我们以后会谈到。

   桂枝去芍药汤是治疗胸阳不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