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麦冬,杏仁,天花粉,黄芩,陈皮,紫苑,川椒,槟榔,大黄,五味子 1、百合 百合的收藏之力 小于 麦冬 百合润养肺阴,降肺气,适于肺气虚,不能敛降,扶正养阴。上焦肺气虚燥,有虚火,需要润养,又不要收太过时用百合,既润养收藏,又不封闭肺气。 百合病:阴虚发热心烦,以百合为主,慢养阴气。 百合固金汤。 肺寒,风寒感冒,肺寒咳嗽,有明显外感时不用百合,以免收邪入里。 2、麦冬 麦冬养肺阴,清上焦郁热,效果比百合快得多,向下走得快,可以入肠胃,清肠胃郁热,从上焦走到中焦。 所有的阴柔药都会先润再降,滋润上焦燥热之气,进而恢复沉降的本性。 麦冬适用于上焦阴虚,燥热,郁火。若上焦无郁热而用凉润药会伤脾阳。 麦冬:大量降肺气,小量润养肺气。 百合用于慢性病,长期慢养。 麦冬用急症,暂用而不能久用。 3、杏仁 杏仁药力强,直接入大肠。 肺气不降的实证用杏仁,多见于外感,如感冒肺气不降,麻黄杏仁同用。 杏仁要配合升的药物用,麻黄杏仁,川椒杏仁 如果无外感,但中焦痰湿重,粘痰多,气郁中焦,可用杏仁2,麻黄1,将气机上下活动。 以下几味药都降肺气: A,川椒:温散,让肺气自降,适于寒证。 B,百合,麦冬:用于虚证,通过润养,助肺气下降。 C,杏仁:是直接拉着肺气降,用于实证。 杏仁和时打碎,便于里面的油溶出。 4、天花粉 天花粉是瓜蒌的根,苦寒,偏于走肺经。 苦寒之气直入脏器,入的深,抵制肾阳生发。 上焦火气重,相火不降,紧急清降时,用天花粉和生牡蛎可很快降相火,不可长期用,易伤阳气,上焦无火不可用。 天花粉寒性大,偏性大,小儿孕妇及老人脾胃虚弱这人禁用,很伤中阳。 外痔红肿热痛或出血时,天花粉打粉,用醋调成糊,外敷,立竿见影。 4、黄芩 黄芩苦寒,善于清肺火,偏于上焦郁热。 上焦气郁化火时,用黄芩,即带动火气下行,又不至于消耗阳气。 火气很重,要紧急降火时,用天花粉。 黄芩,黄连,黄柏:苦寒,苦清火,寒燥湿。黄为中土之色,善治上焦湿热。 上焦肺部痰湿郁热较重,燥热无湿时,都可用黄芩,阴亏时配合麦冬,百合等滋阴药一起使用。 火气下降两个因素:苦寒向下降,阴为载体。 5、陈皮 陈皮:行气,破气的药,当气郁未化火时,可用陈皮行气,破气。 长久用,耗正气,引起虚证,明显气虚时,不用陈皮。 虚淤并存时,可配合补气药用,单纯气虚时最好不用。 6、紫菀 疏达肺气,舒缓,流通肺气,止咳,就是用紫菀的轻柔,流通之气,走上焦,可把肺气流通开。 紫菀用于肺气有点淤,有点虚,需要缓缓流通时,可理解为非常微量的麻黄。 紫菀流通肺气最柔和,相对安全,适当多用一点,问题不大,12G左右,至少6克。 肺于大肠相表里,紫菀流通肺气时,间接治疗便秘了。肺气流通后,大肠之气也会流通开。 紫菀用于虚证,疾病的后期,如果是实证,力量太小,救不了急。 紫菀与桔梗的区别: 都可流通肺气。 桔梗:主要是润滑的力量,没什么流通之力。 紫菀:主要是流通,润的力量不如桔梗。 7、川椒 川椒温散上焦沉寒,专入上焦,从内部开肺气,不同于麻黄,麻黄开肌表,进而开肺气。 川椒辛温之性太过,易伤肺阴,要与滋阴的药同用。用量2-4克,最多6克,儿童2克足够。 川椒通肺气,进而通大肠之气。 川椒走阳明经,阳明经有寒,用川椒。 川椒治肾虚喘咳,补肾开肺。 百日咳:川椒6G炖一个梨,每日服用,一周痊愈。 8、槟榔 大腹皮:是槟榔的皮。 槟榔和大腹皮的气都向下增,性平,微温。 槟榔:降胃气,降泻六腹之气,降泄中焦,气缓和,不伤脾胃阳气,用于老人,小孩。 用于虚证。 9、大黄 大黄为将军之官,通腑气力量大,寒性明显,但不留淤,反而去淤,脾气柔和,可能重用。 寒性的药易留淤,但大黄,栀子虽然寒凉,但不留淤,栀子比大黄更凉。 生大黄:用于实证,燥热,如大便干结有燥热时。 酒大黄:平时腑气不通,有淤血时,可用酒大黄,酒大黄多用于日常调理。 大黄甘草汤,开胃: 实证:大黄多,甘草少。 虚下:大黄少,甘草多。 10、五味子 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以止咳平喘,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蓃肉。 一般用北五味子。 如果上焦非常燥,需要润收的时候,用炙五味子。平时可用生五味子,气清透,流通性更好。 补肾: 从补肾角度看,五味子气收的比较急,走得比较快,力量较大,入肾较深,补肾立竿见影。 止咳: 咳嗽由于肺气不能正常敛降,随着木气生发而冲上去,可用五味子将肺气收回肾中。 在气虚欲脱时,用来补气,用五味子往里收。 实证,气郁,表邪未解有实热时不用五味子。 |
|
来自: skyblue7080 > 《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