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格南大师告诉你摄影师该如何选片

 太行森林 2018-04-16

或许我们平时都默许的认为,玛格南的摄影大师只要拿起相机,所拍摄的照片便张张经典。但实际上每一张成为经典的作品背后,都建立在大量的拍摄和捕捉上。毫厘之间的区别,对于动态的细微观察,都在不揉沙的玛格南摄影大师眼中不会放过。那么我们这次看看那些成名作出现的背后都有着哪些不同的拍摄经历。


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


1953 年,这个来自里昂的无名摄影师马克·吕布,身上只带了一盒胶卷,连取景器都还是布列松送的,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爬上埃菲尔铁塔。


他的眼睛盯着相机,透过长方形的取景框,试着从这旁逸斜出、混乱无序的金属建筑中,构建出一种新的秩序,他似乎正在谨慎地寻觅着什么,随着刷漆工人不停地挪动身姿、上下台阶,迅捷而坚定地按下快门。


▲ 埃菲尔铁塔的刷漆工,1953 年,法国,巴黎


在这位给埃菲尔铁塔进行粉刷的油漆匠面前,马克·吕布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建筑物本身的构造和周围的场景,总共给他拍摄了 36 张照片:或凌空往返台阶之敏捷,或休憩盘坐片刻之惬意,或专注工作神态之细微。最后,他选择了整个拍摄过程中的这样一瞬间:



工人在金属台阶上单脚直立

后腿微微抬起

左手扶着阶梯

右手依然继续粉刷着铁塔

以一种极其危险的身姿保持着平衡

表情中渗出一丝怀旧

此刻

像极了一位正在追忆往事的杂技演员


▲ 马克·吕布当时拍摄的底稿


后来,这张照片《起舞的油漆工人》发表在当时所有的职业摄影师都曾向往过的《生活》(LIFE)杂志,同时也成为了马克·吕布进入玛格南图片社的入场券。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将一张好照片从底稿中挑选出来,

就好像是从地下室找出一瓶佳酿与客人分享。”


1933 年,布列松同好友芒迪亚尔格和菲尼一起前往意大利旅行,在那儿的旅行结束之后,布列松又独自在西班牙周游了3个月。


4月4日,他抵达了西班牙的小城阿维拉(Avila),花了300比塞塔购买了一张三等车厢的火车票,整个行程300公里,就此踏上了他的西班牙之旅。

 

▲ 塞维利亚战争废墟中的孩子,1933 年,西班牙,塞维利亚


他先后前往马德里、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在那之后,又在摩洛哥停留了3周。


当再次返回西班牙,他又去了格拉纳达、阿利坎特和瓦伦西亚。但在每一个城市停留的时间都不超过4天。


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都是自己冲洗。布列松的旅行都是随意、自由,没有任何规划,他住便宜的旅馆、省吃俭用,以从中获得更好的感悟。


▲ 底稿,1933 年


布列松十分看重他自己的拍摄底稿,曾经如此说道,“底稿就像是精神分析学家的病历。


它也是一个地动仪,可以检测到那个震动的时刻,一切都毫无遗漏地被记录,什么让我们感到惊喜,又是哪些逼促我们更加努力。


我们拍到了什么,又错过了哪些,什么东西又消失了。这些瞬间,构成了一幅画面。”



雷尼·布里


雷尼·布里


“通过底片去评估你的摄影实力,

而不是最后的那一张。”


切·格瓦拉的这张照片太过于经典,以至于在他被刺杀后,竟成为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这同时也让雷尼·布里名声大噪。


但是这位行事低调的摄影师,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这张照片的成功应该感谢那个拿着雪茄的小伙子,而不是我。”


▲ 切·格瓦拉在哈瓦那的一家酒店接受采访,

这张照片也成为他的经典形象,

“叼着雪茄的格瓦拉”,1963 年,古巴


布里回忆起当天的拍摄情景:我们约好在哈瓦那的一家酒店进行采访,“我看到光线透过百叶窗照射在格瓦拉的脸上,形成阴影,于是我用法语问他:‘可以把窗帘打开吗?’但他拒绝了。我想,‘好吧,反正那是你的脸,又不是我的。’”

 

后来,我的另一个负责采访的同事和他发生了争执,激烈的论战长达两个半小时,其间我就拿着相机在他周围不停地拍照,我几乎拍下了这位政治领袖的所有表情:微笑、愤怒、正脸、后背,我用光了 8 卷胶片。


当时他正试图去说服我的同事,甚至都没看我一眼。偶然间,格瓦拉自顾自地点燃了一根雪茄抽了起来。


▲ 拍摄底稿


最终,布里选取了 36 张不同角度的照片寄给了杂志编辑,《发现》(LOOK)杂志刊登了格瓦拉的采访内容,也包括其中三张用红色记号笔勾出来的照片。



菲利普·哈尔斯曼


菲利普·哈尔斯曼


“用镜头拍摄那些扑朔迷离的真相,

时常是件很累人的活儿。”


1940 年代,两个老顽童相遇,一个是摄影圈的顽童菲利普·哈尔斯曼,一个是艺术圈的顽童达利,他俩一起闹腾出了无数个超现实主义的摄影作品,比如“达利的骷髅”、“达利的梦魇”,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原子的达利”(Dali Atomicus)。


当时,哈尔斯曼自有他的一套“跳的哲学”,可当这个简单的创意碰上了达利,一切就变得复杂而又神秘起来。


▲ 原子达利,1948 年


照片中跃起的达利、悬浮于空中的家具和猫、流动的水,全部都是利用老式手法拍摄而成,要知道,在没有 Photoshop 技术、没有电脑三维动画的 1948 年,能取得这样的视觉的效果极其不容易。


家具由金属丝悬挂起来,而人、猫,就不得不一次次的进行实践,进行无数次的练习、准备、NG,才看起来如此巧合。


▲ 拍摄的底稿



每当达利跳起来,助理就将一桶水猛地抛掷出去,几只猫也在同时被丢出去,理想的效果并非一次两次就能达到,这张照片前前后后一共重复了 28 次才完成,达利也跳了 28 次,每次拍摄完一张照片,间隙都要有工作人员擦地重新布置现场,当然最重要的是,每次都要好好安抚惊恐万分的猫。


作品完成之后,人人都筋疲力尽,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摄影棚也几乎变成了游泳池。


上面所介绍的四位世界一流摄影师都同属于一个传奇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对关注 20 世纪摄影史的人而言,马格南代表一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持续至今的传奇,一个与历史同在的另类旁观者与记录者。


我们从这些小样中,得以看出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忙碌捕捉的样子。通过这些小样,也更能便于我们洞悉摄影师如何拍摄和处理照片,它们往往是摄影师最先看到自己作品的样子。摄影师们手中握着油脂铅笔,标出他/她最满意的几张。


有人这样评价玛格南摄影师的创作:“一个人很少用语言表达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除非他坐在心理医生的沙发上,但它们却在玛格南摄影师的摄影小样里。”




加量没加价,2980


也许你看到就可以拍到

但如何看到

还需要学习一段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