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徐人记忆中的老手艺,你还记得多少?

 水月亮的小花园 2018-04-16
关于我们

烧窑


一个人工搭建的建筑物里,通过生火加热产生高温,使粘土烧制成型的过程。小时候经常去大王亲戚家的窑厂,烧好的砖块整整齐齐的竖在那 ,好似迷宫一样。大王好多老板都是干这个起步的。

扎扫帚把子


扎把子看似简单,也是挺讲究,绑的绑,劈的劈,动作娴熟利落。听人说扎扫帚把子的扎还有一点学问,通常都是9扎或11扎,是单数,而不是双数。现在,做扫帚的材料还在,可已经很难找到会做扫帚的人了。

箍桶

什么澡桶、脚桶,马桶、粪桶等等,抹上油,再请师傅用铁箍好,竟然就不漏了。

编簸箕


这个曾经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到如今机械化的取代已没它的用武之地,现在簸箕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

磨剪子

把原先钝钝的刀,磨得锋利,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不容易。

钉秤

修表这个老行当,大家肯定不陌生,每次赶集都会碰上。

修鞋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状态。


订鞋底


小时候还经常穿奶奶纳的鞋底,一层一层的布,通过浆糊粘起来,再用阵线秘密的缝上,很厚实,很舒服,现在家里还有好几双!

弹棉花

弹棉花也是个技术活,要经过称棉花、打棉花、弹棉花、套纱…好多好复杂的工序,才能压出一床好棉胎来。而且这棉胎睡得暖和又踏实!

手摇爆米花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寒冬腊月,农村也非常流行吃爆米花,只不过是传统的手摇转炉爆出来的爆米花,虽然简陋,但味道最香,是那最熟悉的 “儿时的味道”。


老裁缝

缝纫机(洋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曾经是中国寻常百姓家普遍追求的奢侈物品。能够拥有一台缝纫机,绝对是一种体面和荣耀,绝对是富有的象征。

小编只想说,我家有一台,还蹭亮蹭亮的。

小时候听过的吆喝声

如今大街小巷难觅踪影

传统手艺渐渐从视线中消失

但那些记忆还存在

你是否记得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