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书籍封底三个直戳内心的问题,我没有丝毫犹豫地翻开了此书。因为,我十分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第一次遇见的一本书,能够这么的了解我。 这本书就是日本作家大岩俊之著成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偶然了解到“成功人士都是读书家”,那一年,他读了300本书,但是并没有走上成功之路。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有思考的读书就是白读书,没有利用起来的知识就是没有这个知识。大岩俊之在知道这个规律后,将行动与书中知识,与自己的目标联系起来。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他的创业也成功了。 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作者大岩俊之在明白了“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知识,但是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收获效果”后著成的书籍。 大岩俊之在书中说:“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将用四个关键词,讲述书中最精华内容。 1.如何有效率地读书:二八定律阅读中的二八定律为:找到你认为重要的,对你有用的20%的部分知识。快速找到并阅读,就将读书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那么如何找到重要内容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阅读的目的。将阅读一本书籍的目的明确写出来,能激发你的主动意识,可以集中精力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然后,我们要通过目录,前言和后记来掌握书的概要。接着,集中火力,进攻你需要的内容的章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例如我。我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技巧并写书评。那么,我就会更加注重整本书的结构,以及作者自己的新颖的看法。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方向的时候,我就可以迅速捕捉到作者自己产出的内容,并做出思考,做下记录,那么我在后续写作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使用这部分内容。 2. 如何记录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整理出一本书中自己需要的知识,才算是完整读完了此书。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大岩俊之讲述了他做读书笔记的三个方法:1.直接摘录一部分内容。2.做摘要,分项罗列。3.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果想要全面地掌握全书,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浓缩在一张纸上。整理在纸上的过程,是对书籍内容的二次加工,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