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交易中放弃了技术分析

 太极老叶KBA9 2018-04-16

在我十几年的投资交易中的90%的结果取决于我在交易时候的心态,交易技术其实只占据了极少的一部分。很多人可能会质疑,没有交易技术,谈何交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错,交易技术你的有,但是我的理解中它只占据的你在盈利交易中极少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我现在的交易模式的技术及其简单,没有做过交易的人,我给他讲3分钟,他也能动手交易。后面我会给大家阐述我的一些交易模型,有需要可以直接私信我。

我在交易中放弃了技术分析

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从认识K线开始,到K线理论。从主流的日本蜡烛图,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周期理论,到非主流的缠论,孙子兵法,各类江湖门派的独门绝学。基本上市面上流传的,没有没去拿来研究一番的。从手画K线图到一步步研究各种理论然后去实操,这个过程花了我5-6年的时间,在这5-6年的时间里,我基本都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不断的研究,去寻找能让我账户增值的那一种交易方法。我在大学的时候修的是金融和设计的双学位,这两个专业看似没有任何关联,但对我在分析图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后来在有些策略中都是单纯的从图形中找到的交易方法。技术分析是很有魅力的,他能让交易者不断的在里面探索,不断的有人进来学习,但也不断有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周而复始,终其一生,毫无结果。为什么这么说,技术分析实质是对价格波动的一种记录,无论是K线还是均线,而指标是对价格的一种衍生的统计,所以核心还是价格波动。但是我们在不断的研究技术分析的时候,却离这个核心越走越远,沉迷于K线和指标。今天看了MACD觉得很好用,金叉买死叉卖,实盘去交易,小赚几笔,于是觉得找到了获利的金钥匙。但是当你持续的去交易的时候发现,账户的钱并没有增加,而是不断的在减少,于是你暂停了交易,在去研究一番,发现单纯的靠MACD还不行,指标滞后了,不够敏感,于是加上了背离,和一些相对比较敏感的指标KDJ辅助交易。这样看起来万无一失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上战场,信心满满的去实盘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在过去的一段行情里面验证了你这个方法,还挺有用的,所以你对自己目前的方法坚信不疑的可以盈利。但是,现实终归是残酷的,你又一次败了下来,你的账户里面有出现了亏损。这时候你心态可能有点不太稳了,觉得目前用的指标不行,这指标压根不能赚钱。这时候你开始怀疑你的研究还不够,于是去找了那些流传已久的波浪理论等重要理论去研究一通。这时候你会画各种趋势线,各种的压力支撑线,明白趋势的定义,在历史的走势途中你显得尤为成功,做的每一次画线和数浪都很精准。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些理论的创造者给你留下来的宝贵的金钥匙。这时候你开始做趋势了,做长线了,每天不是在数浪就是在数浪的路上。殊不知,你又一次在实盘中败下来了,你的账户已让亏损,而且比之前亏损的还要多,因为你在做趋势交易,不断的在补仓。最后你在这个市场渐行渐远,多半人离开了这个市场,带着满心的怨恨,中国股市不行,技术分析都是毫无作用,期货市场不合适技术分析,以及做交易的都是傻子等等。。。

我也有过这样的一短经历,而且这个时间段我持续了一段时间,就拿波浪理论来说,毫无疑问艾略特是伟大的,这个理论也是伟大的,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我对它的地位是肯定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字一句看完了,反复拜读了几十遍我们依然没能在市场上用它获得我们的收益。因为你只是在读书,在阅读,没有去领悟到核心。我在用波浪理论的初期感受总结为,只缘生在此浪中,不知浪深处,走出来的行情用波浪理论完全的诠释,但是问我目前在什么浪,我却无法判断。我只看到了在历史行情中他是很完美的,但是在下一秒的行情,我却无法准确的判断。我以为我就此对波浪理论无缘了,但是后来发现的是,他给我的并不是怎么去是数浪,怎么去找到每一个峰波和谷底,而是给我一个对趋势的定义和理解。这个是我之后在趋势交易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石。

我在交易中放弃了技术分析

我的交易中,用的指标用的图形都是十分常见的,也是十分简单的,有的都是入门级别的。但我延续至今的在使用。但现在我不会去花时间去研究技术分析,甚至放弃了研究,对我来说那是浪费时间的。技术的分析你需要去研究,但是不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技术分析我给的建议是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任何技术指标只是价格波动的回光返照,从价格波动中出发,回归到交易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分析都适合你,找到能为你所用的,你就走上了获利的道路。

感谢之前一些朋友的支持和反对,需要的相互交流的朋友可以直接私信我。 每天我会直播我的交易结果,实盘中交流的会有不一样的思想碰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