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下西洋另有目的?明成祖有话对你说

 茶香飘万里 2018-04-17

郑和之所以能漂洋过海的下西洋,显然不是郑和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当时的一国之君所决定的。

当时的皇帝叫明成祖朱棣。大家都知道,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他把自己的郎子野心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硬是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回了皇位。明成祖当了皇帝后,为了巩固皇权,恢复了朱元璋所创建的锦衣卫组织(朱元璋晚年因幡然醒悟锦衣卫杀人太多而取缔了锦衣卫组织)。

其实,明成祖付于锦衣卫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职责就是找人,找哪个人——建文帝。要知道,在靖难之乱时,明成祖攻入了国都应天(今南京),但建文帝火烧皇宫,竟然失踪了。为了找到建文帝,明成帝对锦衣卫发布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锦衣卫把整个中华大地的地表层几乎都掀了个遍,仍然一无所获。为此,明成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思考着建文帝去哪儿了这个问题,毕竟心狠手辣的他觉得斩草不除根,将来究竟是大患,说不定哪天建文帝就以皇帝的身份,号召那些忠诚于他的军民来讨伐自己呢?

就在这个时候,有传闻说建文帝已经逃到海外去了。于是,明成祖决定扩大搜索范围,派人去海外去寻找和打探建文帝的下落。

派谁去呢?明成祖经过慎重思考,把目光停留在了郑和身上。

郑和原本姓马,小名叫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是属于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回族,他们的信仰是西方的伊斯兰教。当年开国皇帝明太祖率大军征讨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时,只有十来岁的郑和被明太祖一眼相中,把他带回了宫中,后来燕王朱棣无意中见了郑和,对他很是喜欢,明太宗便顺水推舟送给了朱棣做侍童。

在朱棣的培养下,郑和长大成人后,摇身一变,由孤儿变成了“高富帅”。高当然是指他长的身材高大,很是结实;富当然是他有朱棣这个“义父”做靠山,自然富的流油;帅那就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同时,他还是不折不扣的“白骨精”。白当然是在朝廷中他的地位很特殊,远胜于现代职场中的“白领”;骨当然是指他颇有才华,是做事的骨干;精当然是他为人聪明伶俐,做事精明能干。这个在“靖难之役”中就可证明,郑和当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立下了大功。为此,朱棣很是高兴,提拔他当了“大内总管”(掌管内宫太监的首领)。

能文能武,且忠于自己的郑和成为明成祖这次派遣远航的最佳人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就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