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三板摘牌企业的心路历程,融资不易,且融且珍惜!?

 panpan研报社 2018-04-17

      2018年IPO审核风向大变,“IPO被否三年内不得重组上市”的规定也导致新三板转报IPO变冷。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三板企业因为排队成本会选择曲线IPO—“被并购”。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以来,共有296家企业主动申请摘牌;科顺防水、淳中科技、宏川智慧三家企业 IPO审请过会后“转板”摘牌,合计共299家离开新三板,比去年同期呈现明显的加快趋势。 这里以问答形式,谈谈摘牌常态化的原因、意义及对策等。

一、新三板企业摘牌集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新三板企业摘牌数量,近一两年比较集中。总结来看,企业从新三板摘牌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转板需求

有些企业发展迅速,飞黄腾达后便想着攀了A股的“高枝”,有能力去到更高、更好的平台,有机会融到更多的资金,何乐而不为呢!根据2017的一项调查发现,成功转板 IPO排队的摘牌企业占总数将近10%,这是各项摘牌原因中占比较大的一项。

2、被并购

仅次于转板,并购也是企业摘牌新三板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2015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交易金额达到208亿元,首次超过百亿元规模;2016年,并购规模上新台阶达到303亿元,同比增长了46%;2017年,并购规模创新高达476亿元,同比增长57%。

3、融资不理想、不愿意继续成本支出

很多企业对于新三板的预期没有实现。挂牌新三板以后,给自己带来的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不理想。同时企业如果继续留在新三板,意味着还要继续支付持续督导费用、董秘相关费用,还有潜在的企业规范成本。在预期收益和实际成本支出之间,有些企业做出了选择,这是一个一般的情况。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新三板融资困难、资金瓶颈限制企业发展也成为了其摘牌的原因。据统计,摘牌的这些企业中有将近60%的企业自挂牌以来未融过资,30%家融过一次资,融资1次以上的仅有约10%,而定增达三次的还不到十家。

4、战略发展、股权结构调整

2017年2月13日,德恩精工向股转系统报送了终止挂牌申请材料。据悉,德恩精工自2015年12月9日新三板挂牌起,1年多的时间未发生过募资。

5、主板并购新三板或成主流趋势

新三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在不断地壮大,监管也更加严谨、规范。同时,主板上市公司对新三板的并购现象愈演愈烈,现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无论企业因为什么而摘牌,那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最合适的选择,但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认为,被并购依然是当前投资者退出的最好渠道。

二、摘牌企业有什么特点?

这里面有两种具体的类型的企业。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极端来进行描述。第一类就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很好,规模比较大,成长性盈利能力都比较强,其中很多的也在新三板融到过资,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储备了力量。很多这些企业都选择去转板IPO。另外一类就是与之相反的。考虑到就是留在新三板可能也没有办法升到之后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还要与其成本的支出,得不偿失,就摘牌了。这类企业摘牌的数量多,而且有增加的趋势。


三、摘牌企业数量增多,意味着什么? 

摘牌企业的数量增多,从一个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有些企业来说新三板的吸引力未达到预期。主要是这两年新三板深化改革和升级的步伐,没有达到一些企业家等的期待。其实着也表明新三板现在所处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挑战。这样也迫使新三板的升级改革需要加速。

摘牌常态化,同时新挂牌企业数量与之前相比明显下降,导致新三板的企业数量相对比较稳定,形成了所谓的新的动态平衡。这本身也是新三板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这个阶段不是企业融资端的一个量的扩充,而是需要从投资端给予一个补充,实现投融资供给需求的平衡。需要实现一个质的跃升。


四.摘牌常态化来临,如何看待新三板企业数量进入动态平衡时代?

摘牌常态化,其实就是退市机制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上可下,这也是市场在发挥他的主导的作用。这是表明新三板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是新三板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来看,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资金等支持,也帮企业进一步向更广阔甚至更高的市场去发展。这本身也是新三板一个功能,所以不能用一个封闭的眼光去看。摘牌或者是退出机制,会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一个常态。


五.企业该如何适应和应对新三板退出机制常态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的话,新三板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差异化程度很高的地方,避免资本运作的惯性思维,更不能有侥幸心理。即使经营不好、不规范,也能融到资、获得支持,再差的话也有一个壳的价值,这种想法在三板不现实。新三板企业可能需要立足主业,解决持续经营能力或者规范性等问题,实现真正的提升。


六.机构该如何适应和应对新三板退出机制常态化带来的影响?

对机构而言,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流动性溢价、跨市场套利、投机割韭菜,这些比较狭隘的投资模式难以为继。准确认识投资环境,一味只期待政策红利,更有可能被相关不确定性所伤。投资的专业能力必须得跟得上了。融投管退的增值链条需要完善,立足企业的基本面、规范性,从持续、成长性伴随优质企业。同时,做好风险控制,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底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