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就是 我在讲一讲人对疾病的一个错误的认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个说法是大错 为什么说这个说法错呢 其实人生病 最主要是一些大的病 比如说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还有癌症 这些大病的生成不是一年就形成的,这个大病生成至少10年20年形成 都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 癌症的形成 我查了一些资料 其实在养生学里也多少介绍这些东西 就是癌症的形成于心态有关系 这个人经常闹脾气经常忧郁的人癌症的发病率高 如果一个心态愉快的人他很少得癌症 这在书上以后你可以查一下 在电脑上有可以看一下还有一个中国最经典的古典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这是我上学的时候学的这篇文章 扁鹊与蔡桓公 我在小学学文言文的时候学的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他怎么说的呢 说你丫面有病色 应该治 蔡桓公不高兴 说你这个医生呀见了人就说有病 你是打算立功呢?你打算让我给你立功 我没病!蔡桓公就走了。扁鹊又10日 复见蔡桓公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过了10天他又见蔡桓公的时候说君王啊你的病啊已经跑到肌肉里面去了 不治将会更严重 结果蔡桓公呢挺不高兴 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就说蔡桓公挺不高兴的又走了 又过了10天 扁鹊又见蔡桓公 因为他们经常见面 他们是一个君臣关系当时 他见了蔡桓公他说 他一看蔡桓公那样子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它已经到了脏腑器官了 蔡桓公又不应 又不高兴了 扁鹊又走了 他没办法 人家是君主嘛 又过了10日 扁鹊望蔡桓公而走 看见蔡桓公扭头就走啊 蔡桓公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 派自己的使臣,下属吧 去问问他 问问扁鹊为什么看到我就走呢?扁鹊见蔡桓公后就说“君之病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就是说病在表皮的时候喝点热汤就能好。在肌肤的时候呢,针石之所及也,就是扎个针吃个药就好了。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要是脏腑器官生病呢 喝点药再扎点针这也就好了 现在我看蔡桓公他病已入骨髓 没法治了 我不走等什么呢?扁鹊就走了 走了去什么地方了 逃亡秦国 这个地方不能再待了 为什么呢如果到时候蔡桓公 找他要他之病治不好 会杀他的 再过5日蔡桓公觉得体痛 去找扁鹊 他已经逃亡秦国 又过10日蔡虽死。这什么意思呢?有病的人都是慢慢来的并不是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是个错误的理解 大多数人都是这么理解其实是错的 中国有句古话老子说的合抱之树 生于毫末 九层之 台,起于垒士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不管生病还是做事情 或者做大事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的 一颗大树长一颗小嫩芽的时候 它不好 咔哧把它一掐 好了长这么粗了 刨你都刨不掉 费好大劲 弄不掉 生病也是一样 所以说养生应该从小做起 像你们这岁数 都还有点晚了 告诉你 必须现在抓紧养生 养生并不是那么难呀 很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改过就是养生 怎么改过呢?黄帝内经的素问篇里面 他就介绍为什么养生 人们做不到呢 有空大家看一看,养生的素问篇上古天真论讲 平常人都是即将为以酒,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以散耗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都是人的毛病呀 平常年轻人有精力了 没事去唱唱歌跳跳舞 有的玩游戏玩的精疲力尽 然后再去睡 有的喝酒 跳舞然后 甚至酒色过度 昏昏欲睡这种睡与养生说的不一样 都不好 都是伤生命的 年轻没事 结果老了呢?在给大伙讲一个应该记住的事 是什么呢 在生活的时候咱们现在是夏天吧 屋子里面的温度不能太低 有句话说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人是一个小宇宙 人与大宇宙是相通的 到热的时候必须热一点到冷的时候必须冷一点 要符合自热规律 你才是健康的 黄帝内经素问篇就提到这一点 是说 黄帝内经 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叫歧黄之术 歧黄之术他们对话的年代是什么时候呢 5000年前 这本书形成于2000多年前 后来人们把他编辑成书的 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冬不极温,夏不极寒,他们那个时候夏天也能找到凉快的地方呀中国古人他会藏冰呀 有冰窖 古人夏天都能吃到冰呀 并不是现在人才能吃到冰 别以为古人生活的很苦 他们比咱们悠闲的多。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案例 我知道的案例 在我小时候 那吃水的井都是人挖的 也不过3-4米深 吃水的井用摇橹往上提水 当时年轻人下去挖井 那时候人们生活苦 下井的人都吃大饼卷大葱 为吃点好的有的人下去挖井 在井下待半天的人 年轻的时候不显事 等到50-60岁静脉曲张 就是腿上着凉引起的 年轻的时候没啥反应 只知道 下井上来了腿疼两天就过去了 气血旺的时候 丹田气旺盛 这都不显什么事一旦衰老气血不旺盛的时候引起静脉曲张 下肢溃烂 年轻人现在也是这种情况 夏天太冷的时候现在没事 等老了会有毛病 这个必须记住 还有一点 人们不明白 有一句话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这三寸气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丹田气 丹田是什么地方呢 肚脐下三寸 在黄帝内经也有一句话气生寸口 一决生死 也指的是丹田气 其实养生就是养气 养的是精气神 并不是吃什么喝什么 吃什么保养品那是错觉 是骗人的 真正的养生养的是精气神 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是气论 怎么气论呢我跟大伙说一说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所说的:“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以气而生者也。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人生啊,人都生活在空气里,但是你并没有感觉到你生活在空气里,因为他太便宜了,不用花钱。人都知道饮食重要,其实空气最重要。佛陀在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过这样的对话和他的弟子,佛说:人命在几间?也就是人的命是多长时间呢,弟子说:几年间,佛说不对。后来一个弟子说:在饭时间,佛说不对。后来一个弟子说,在呼吸间,佛说:对。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有五分钟不让你出气你都会死,还有空气的质量,都得注意,如果你生活地方有工厂,有空气污染,那必须要搬离这个地方,那是很严重的。还有抽烟的人必须戒烟,人生气的修炼很重要。还有道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万物之中人为最灵,性命合道人当爱之。人生无偿,人本无常因生而敏之,生本无常,用道以守之,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人生无常啊,必须学道,什么是道呢?其实每个人,生活中的问题每个人和每个人的都不一样,所以说道没有一个定数,在这个人(身上)成(道),在另一个人就不成。这就是道德经开篇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我和你讲的养生之道是我的道,你得理解我说话的意思,懂我说话的意思,然后融入你的生活,这就是道,如果急问之言那不是道,那是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