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质量评价卷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18-04-17

  ——《孝感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简析

孝感市孝南区实验中学  程国斌


背  景

2016年秋,基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经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最终定稿,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使用……

2016年秋,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及各地方版本(如苏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光荣地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2016年秋,步入初中教育阶段的新生们,领到的新教科书封面再也不见“实验版”三个字……

2016年暑期,由教育部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其下一级的地市(县)教研部门举办的语文新教材培训工作如火如荼……

以上现象,标志着一场伟大且意义深远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已悄然启幕……

试题点评

指导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学大纲”自2001年变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始至今,孝感市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形式与评价理念的革新,始终走在湖北省的前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有意义的、大胆的探索与创新都是值得肯定与褒奖的。之如这一份由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语文教研员曹春莲先生在充分调研、广泛吸纳新课改实验区(如我省的宜昌、襄阳)宝贵的经验、紧贴新的语文教科书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理念命制的《孝感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同样是值得我们孝感市每一位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热烈欢迎并热情点赞的。

一、这是一份厘清学科培养目标、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

本世纪初,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揭开了教育从“知识中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帷幕。就语文学科来说,从语文能力的首次提出到历经长达13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这些仅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很难全面地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于是“语文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它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如果说“语文能力”侧重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语文核心素养”侧重的应该是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实践”。语文学科这一理念的出现,符合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属性,即语文是中华优秀人文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孝感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从以下几个层面考查了学生通过研习本册教科书所形成的“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理解与运用”。本份试卷分为三大部分,即“阅读理解”“综合实践”和“写作表达”。阅读部分主要考考查了学生阅读叙事类文本、说明类文本、古诗文的能力、名著阅读的能力;综合实践部分主要考查了探究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针对日常生活发表自己的讲解和主张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句子的能力;写作部分考查了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本份试卷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偏、不难、不怪、不超标高。

对于“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关照,本份试卷主要体现在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即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习得的语言文字素养去解读语言材料,并能够将自己的对语言材料的解读与体悟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书面表达出来。如第2、3、5、8、9、10等等阅读题的设计。举例为证:第2题题干表述为:“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第3题题干表述为:“细读第⑾段,具体说说“‘这种节制的不动声色的活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活法”等等,“结合文章内容”及“细读……”的表述,意在告知学生解读文本的途径,蕴含语文知识中的“过程与方法”信息;第2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叙事类文本的相关语文知识去搜集与整理文本信息,概括文本主要情节或事件的能力;第3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之“代词”的相关知识去解读“这种”在文本中到底指代什么的能力。其余各题不再赘述。

2.“丰富的语言积累”。主要体现在试卷第1、6、7、11、12、14题的设计上。第1题和第6题分别考查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及给汉字注音,实际上考查了学生对汉字的积累,所设题目的材料源自教科书课文附录“读读写写”所列词语即汉字,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界定的“认读汉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要求;第7题和第11题考查了学生对本册教科书优秀的古诗文的积累和习得。第12题从古文化常识的层面考查了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积累;第14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以上各题,总分值12分,占全套试卷总分值的十分之一,充分考量并关照了从“丰富的语言积累”去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熟练的语言技能”。主要体现在试卷第4、15、21⑵⑶、22题的设计上。第4题考查了学生理解与运用词语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去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给文章选择恰当的词语,题目设计充分关照了学以致用且运用恰当的人文理念;第15题考查了学生句读的能力,即给无标点符号的文言句群施以恰当的“句读”。古典文献原本没有标点符号,为了现代人认读的方便,现代出版的古典文献一般标注有句读。正确标注文言句读,也是一项语言技能;第21⑵⑶题分别考查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的能力;第22题考查了判断句子表达的常见错误的能力,也是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言的能力的一种。以上各题,总分值14分,为全卷总分的11.6%,分门别类地考查了学生习得的语文核心素养之“熟练的语言技能”。

4.“高雅的言谈举止”。主要体现在试卷第21⑵题上。本题考查了学生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题干设计了口语交际的情景,即⑴交际对象为“老爷爷”;⑵交际工具为“电话”;⑶交际目的为“登门拜访”;⑷交际内容为“了解西湖桥的历史”。这些情景的设计,给学生体现其“高雅的言谈举止”施以充分的交际限制,即⑴如何称呼交际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言谈的“高雅”;⑵使用的交际工具为“电话”,隔空对话时怎样措辞的才能让交际的对方感觉到自己言谈的“高雅”;⑶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才能符合对方作为“爷爷”身份的诸如“年龄”、作为“电话”沟通说要考量的“时间”限制、作为“对西湖桥的历史十分了解,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关于西湖桥的历史的文章”所体现的“交际对象的人文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通盘考虑以上这些因素,才可有效体现自己言谈的“高雅”等等。总之,该题的设计,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高雅的言谈举止”。

5.“深厚的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试卷13题上。其题干的表述就极富文化素养:“李清照的很多词里,都借助了‘舟’这一意象,甲词乘舟寻梦,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乙词乘舟出游,却‘沉醉不知归路’。请就以上两句分别说说词人当时的心境。”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独运,如 “甲词乘舟寻梦”“乙词乘舟出游”两两対举,恰到好处地概述了两词的所述主要事件;从诗歌意象——“舟”的角度设题,文化素养毕现;学生若能抓住“正举”及“不知”,并结合“舟”这一诗歌意象来解读词人的心境,才能有效凸显自己在八年级语文课程上册教科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深厚的文化素养。

二、这是一份对接新高考试题、强化阅读本位的试题

我们孝感市的语文高考于2016年由湖北省卷进入全国卷新时代,全国卷与以往湖北卷最大的不同,一是强化语文学科的阅读本位,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重心向阅读转移,二是取消了字词考查,提升了语文考查的层次。这些改变,意在引领语文教学从对强调学生记忆琐碎化的语文知识向引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并在常态化长期化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转向,这无疑是一场语文教学和评价理念的革命性改变。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阶段性评价,除应具备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外,还应动态掌握,对接全局;仅囿于语文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的小圈子里,为评价而评价,绝不是评价的目的。基于初中语文教育强调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教学境界,语文教学质量阶段性评价应具备前瞻意识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基于这一评价理念而编制的这套试卷,充分考量语文教学阶段性评价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关注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试卷没有完全照搬高中模式,仍然涉及了基础字词的考查,但体现了随文考查的理念,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最大的亮点在于随文考查“识字写字能力”及“古诗文诵读能力”,如第1题、第7题,第6题、第11题,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人们日常阅读的习惯,且要求学生认读的汉字及默写的古诗文也没有超出阶段性教学内容的范围,意在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平时的积累,而不要将鲜活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僵化为零碎的知识点的积累,既做到与高考语文卷一脉相承,有机衔接,同时准确定位了初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三、这是一份文化味十足的试题 

本套试卷的文化味,主要体现在对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叙事类文本的阅读,就文章标题“因为专注,路才变得不一样”而言,其结构为因果复句,其蕴含的内容发人深省,富有启示意义,其表达简洁明了,吸引读者;从试题设计的角度而言,第6题随文考查古典诗词的积累,形式独特,也赋予了原有文本新的文化内涵;说明类文本的阅读中第11题的设计也随文考查古典诗词的积累,且将年度重大新闻报道与文本相衔接,点赞年度人物的同时,赋予新闻材料的文化味,也给学生“生活处处有诗意”的暗示;古诗文的阅读之诗词阅读材料,一豪放,一婉约,且以“舟”为线贯之,让学生一读诗词,顿生纵横千年的历史厚重感,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盛赞了“真将军”与“飞将军”,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得了“拜”和“揖”是古人见面时主要的礼仪,“拜礼”比“揖礼”隆重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常识等等。

四、这是一份充满时代气息与本土文化的试题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对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如说明类文本阅读材料《北斗自述:我的成长“三步曲”》,选自2017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无论是主体材料还是链接材料,都十分的鲜活,时代感足,且洋溢着满满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阅读无障碍;综合性学习的题目的设计,以本册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为主题,将主题中的“身边”一词,细化设计为“孝感”,将主题本体细化为“孝感古建筑的历史与现状”,所选材料涉及了极具孝感本土文化遗产的“文昌阁”“西湖桥”的相关知识,以此为载体,意在凸显试卷的本土文化特色,引起孝感学子对身边的文化遗产的普识度,唤醒孝感学子对身边的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这样的设计,也是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建议中界定的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考查的具体体现。

结束语

如果说基于自“实验稿”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而制定的且存续至今的孝感市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光荣的完成了其肩负的历史使命,那么,基于已经消失了“实验稿”三个字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来设计的新评价体系理应顺势起航。一个指导全市基础教育语文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的设计与锻造,焚之以烈火、淬之以清流是其必须经过的不可省略的工艺流程。唯其如此,方可纯洁,或更绚烂。感谢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感谢曹春莲先生。

孝感市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人,你准备好了吗?(责任编辑    曹春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