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1期】陪娃中考这一路: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够好的父母

 石代红 2018-04-17

点击关注,每天收获您需要的教育理念!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从今天开始,记录初三的点点滴滴。

一、在校学习情况

一模前,关于数理化的学习(其实主要是数学,因为物理儿子非常喜欢,也不畏惧难题,而化学呢,儿子非常喜欢化学老师,虽然没有上过预科,初三刚开学也有过一段手忙脚乱,但是后来就逐渐追上来并且渐入佳境),曾跟我谈过一次,他希望以后的学习以自己为主,我可以慢慢退出了,因为在我的辅导下即使取得很好的成绩也觉得没有太大的成就感, 况且进入高中,我还能在跟着辅导吗,显然不现实,所以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现在就要开始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当然赞成。

昨天已经把学校作业完成了,今天儿子安排数理化各刷一套卷子。刷完,儿子照例要给我谈谈具体情况。他说今天数学做的很顺,前21题不到50分钟就做完了,对了对答案,最后扣了5分,是22题最后一问和23题最后一问。我提醒他,这个成绩是有水分的,一这是平时在家里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做的,二是儿子提到有一道题以前遇到过。不过这次没有低级错误还是值得肯定的。物理和化学各扣了6分和5分,都有低级错误,主要还是实验题答题不完整不规范。 考虑到儿子对错题的不重视,我就详细问了他每道错题,无论如何他再描述一遍,也会加深印象吧。

晚上,爸爸找了个往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让儿子练练笔。 儿子写完后,我认为还不错。爸爸看了之后,毫不客气地批评:内容老套,毫无新意。这几个月一直是父子两个在进行作文的练习,于是我也坐在旁边听爸爸点评。最后听明白了,原来爸爸的思路是:这几个月作文想有很大的提升基本不可能,不过儿子平常也有一些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在作文上有所突破主要靠两个“新”字,一是题目新颖,二是取材新鲜,所以他一直引导儿子尽量跳出平常的思维,也尽量避免写学校和学习这样狭窄的内容。这次是半命题作文“与**相处的日子”,儿子写的是“与同桌相处的日子”,一看题目爸爸就有些火,内容当然也是中规中矩,爸爸自然又是一番批评。爸爸拿出一篇范文说,你看,同样写同学,范文的题目是“与三大将相处的日子”,你能不能换个题目,比如如果写猫,你可以写“与‘苏格拉底’相处的日子”,当然这个“苏格拉底”是带引号的,但是一下子就吸引了老师的目光……儿子不说话 ,心里是有情绪的。看看已经十点半了,于是我插话道,“爸爸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说的很有道理,以后确实应该有意识地多拓展思路, 不过我觉得儿子其实具备这样的积累和能力,多加思考和练习,是有能力写出一些不一样的文章的。 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早起,要不今天先到这儿?”于是收拾东西,洗漱睡觉。

二、关于课外班的选择

吃晚饭的时候,儿子再次提到有人主动退出了学校的陪优课,若有所思又好像很羡慕对方的勇气,昨天就跟我聊过,刚好今天爸爸也在,我也想好好讨论下,就问:“看样子你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嗯。”儿子说,陪优课的难度在中招之上,他做起来比较吃力,有时老师讲了也听不懂,又耽误时间,认为没有多大意义。最后提了一句,自己可能也没有认真对待。

对于数学,我陪着儿子从小升初到现在,我知道当初小升初超出他能力的某课程给他带来的阴影。对于中招,其实到最后就是两个能力的比拼,解难题的能力和杜绝失误的能力,结合儿子的情况,我认为还是后者对他来说更重要。于是我说,“没问题,如果你认为没有意义不想上那就不上。”

爸爸是个方法论者,同时也是个积极的推动者,不会轻言放弃。他的看法是,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

第一,任何人的决定和选择都不应该成为你做决定的依据,你的决定一定是基于自己情况的全面客观的分析,所以不要看到别人不上了你就不上了;

第二,学校陪优关于教课内容的安排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也不会随便找个人来给你们上课,所以要充分信任学校和老师;

第三,最好问问自己的任课老师,把自己的困难和困惑说出来,听听他们的意见。最后,爸爸说,这是我的想法,决定还是由你来做,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你。

爸爸去冲澡,我去刷碗,儿子又跟进来说,刚才有一点没说,陪优课上都是和其他班的几个男生坐在一起,他们一般都能做的出来。我脱口而出:“那你是有挫败感了。你现在初中班上大家的水平都不高,但是到了高中,可能就是陪优班上的这种情形了,大家都比你强,那怎么办?”

晚上写完作业,爸爸因为明天要早起,已经睡了,儿子又跟我聊了一会儿。他说, 虽然陪优班上另外几个男生解难题的能力比他强,但是平常考试未必分数比自己高,因为他们简单题的失误更多,而且自己胜在各科相对均衡。 反正儿子总能找到自己的优点,这是他的长处。又说,有的时候上陪优课真是头疼啊,不过回过头来做学校作业,简直太easy,不过好像目前仅限于化学。这让我想起看到一些高中比赛的体会,可能到后来也没什么成果,但是回归到高考内容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轻松,总之付出一定有收获,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最后儿子说,要不这样吧,现在到月考也没有几次陪优课了,这几次我努力认真对待,月考之后结合月考成绩再好好分析一下之后做决定吧。

儿子在学习上的攻坚意识和意志一直有些薄弱,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会尊重他的选择,是时候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了。

三、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够好的父母

今天儿子带回家的都是坏消息,历史默写把“1895”写成“1995”,数学考试又炸了,而且还不急不躁,没心没肺。好吧,我好像好久没有思考人生了,让我安静一会儿去。

今天去见了一位朋友,她在本市著名高中工作,聊天的时候她提到学校的心理老师很忙, 学生们都很优秀,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心理要非常强大。 来去匆匆,并没有详谈。记得十几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我和一些学校的心理老师有所接触,当时好像心理老师在学校都是比较边缘的人物,有的是由校医兼职,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只有省实验除外,有个阵容强大的豪华团队。现在这位心理老师这么忙,可见名校光环下的压力之大,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种可喜的变化,大家不再觉得心理上的“小感冒”难以启齿,对心理上的不适也不再默默承受,而是积极寻求帮助。

记得当初接触心理学时,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没有完美(perfect)的父母,只有足够好(good enough)的父母”。 当时一下子觉得心下释然。其实现在想来,这句话可以有很多变形,“没有完美的职业,只有足够好的职业”,“没有完美的学校,只有足够好的学校”,“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足够好的教育”……“没有完美的孩子,只有足够好的孩子”。 每一个过分焦虑的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完全由自己臆想出来的别人家的完美的孩子,而这个完美的孩子也只是拿一些支离破碎的标准糊起来的,而不是一个立体丰满充盈的生命体。 那么在这样一个简单堆砌出来的标准之下,观察自己的孩子,自然更多的是沮丧和溃败。我也是无意识地在这样的状态下挣扎了好几年,至今也不能说完全摆脱出来 。不过我可以从那种状态下抽离出来,像对待一个朋友一样去跟她谈谈心,去拥抱和安慰她,也可以理智和清醒地告诉她这是一种多么偏执和可笑的逻辑。 还好,我渐渐走出来了,正是时候。足够好,刚刚好。

等我思考完人生,儿子也早已做完作业,正认认真真地在查漏补缺。

四、未完待续

孩子的中考之路还在继续。这些日子想了想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高了,不过后来想想, 即使要求高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如果能养成习惯,那么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就更善于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 ,做事情也会不满足于仅仅得到一个谁都会想到的思路,虽然短时间内未必会有什么效果,对于即将到来的中考也许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甚至有点浪费时间,但我觉得这样的努力还是值得的。

—END—

——来自郑州中招版块:记录初三点滴

本文作者@张弛有度爱学习 ,家长帮活跃用户,乐于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育儿经验。

文章观点为原创作者观点,不代表家长帮观点。转载仅作分享使用,未经授权允许,不可转载。


【第38周福利】50本优秀绘本pdf 音频大放送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大V观点】栏目,与更多家长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啦!

喜欢就给小编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