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漆之名 揭开你所不知道的大漆秘事

 来来永胜 2018-04-17




一种文化的误解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是China,有瓷器的含义。而日本的英文Japan,却有着“漆器”的含义。

漆器在日本大行其道,近年来更是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之爱。然而,漆器却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据目前现有的资料记载,漆艺在汉代传入日本,中国向日本单方面输出各种漆技工艺。




什么是漆器?

漆器,就是把漆涂在木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表面之后得到的新器物,其中最常见的要数木质漆器,包括古琴。
 
但漆器使用的不是现代家具表面那层“油漆”,而是“天然漆”,又称“大漆”。

油漆属于现代化工产品,而大漆则取自漆树的胶状汁液,具有天然防腐功能。中国人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发现了生漆这种神奇的材料,制作出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大漆的由来


大漆,即天然漆,又名生漆、土漆、老漆、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经过繁复的炼制后,用来装饰器物的原料,其取用之难,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在没有现代化工合成漆之前,几千年来都是用的大漆。

“漆”字是中国象形字,由漆树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

▲'漆'字的文化内涵


大漆有毒吗?
大漆属于天然漆,无毒。可是有些人接触到大漆会皮肤过敏,甚至闻到大漆的味道也能起疹子。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傅们就会说是被大漆“咬了”。其实,就是大漆过敏症。




在过去“漆”字又写作“柒”,柒是指柒天,一般来说,大漆过敏的症状期是七天,七天后,大都自然痊愈,无需特别治疗,所以漆的读音是qi。拆开漆字,可见漆字从木、从人、从水,形象地表明漆树、人、漆液的关联。

说漆会“咬”人,是说未干的漆,而完全干固的漆,是不会“咬”人的。

干漆不止不会咬人,还可以入药,在唐代的《甄权药性本草》即有干漆可“杀三虫,治女人经脉不通”的记载;宋代《大明诸家本草》也论及干漆可治“传尸劳,除风”的病症;到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漆》也提到:“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一位漆农在割漆



关于“漆黑”的说法

大漆的漆液呈灰乳色,与空气接触后变成栗壳色,干后呈褐色。“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就是说天然漆从液体状态到氧化干固后,色泽由浅到深,最后形成坚固的漆膜的过程。


说到大漆的颜色,在古代有这样的说法:“凡漆不言色者皆黑”。今天人们形容暗夜能见度差,也常用漆黑一片来形容夜色黑到了极至。


而红与黑一直是中国古代漆器的主色调。其实际原因是,大漆的颜色最后定格在红棕色或者黑色。只要添加朱砂或者铁剂,就能得到更加纯正的红色或黑色,制作红黑漆器显然比较方便。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按照五行的说法,红与黑分别代表南方和北方;而对楚人而言,红色的含义又多了一层:他们将火神祝融视为祖先,红色代表火焰,所以有楚人尚红一说法。

楚人,即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楚国漆器堪称战国漆器最杰出的代表,在影视剧《芈月传》中,可以看到楚宫里制作精良、设计精致、色彩精美的漆器,主要颜色是红色和黑色。



▲与空气接触后的大漆(生漆)




漆器难保存吗?


漆器在完整的时间段内稳定性极高,但随着使用过程中的损毁,漆胎层出现碰撞、开裂等众多情况。此时如果不及时维修,则随着极易腐朽的木胎出现损坏,漆胎亦不能久存。同时,漆器的大规模使用巅峰为汉代前后,此时精美的瓷器还没有出现。漆器就成了精致工艺的代表作。后续历朝历代随着金银器、铜器等金属器的冶炼铸造工艺的发展,以及后续的瓷器的出现,使得这种制造工艺繁复,耗时长久的生活器物,慢慢的退出了实用器的舞台。





▲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漆艺的高境界——古琴


无漆不成器,漆器曾是中国古代器物的最高追求。古琴具有先木作后漆作的漆器特性,所以古琴也属于“漆器”类。



▲古琴斫制的过程 


作为漆器的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而古琴斫制中的髹饰工序,更是古代漆艺水平的最高呈现。


大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漆器》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漆艺的高境界在古琴上有突出表现。




▲唐代古琴“大圣遗音 ”伏羲式




正仓院藏品 唐金银平文琴



宋代古琴/梅梢月.宣和式 王世襄旧藏 



明代古琴/飞瀑连珠(宁).飞瀑连珠式 





高山流水酬知音

天一琴茶古琴收藏拍卖会即将开幕

月上弦-李明忠古琴 来自凤舞九天古琴 12:19


拍卖时间:2016年8月19日10:00~22:00

拍卖地址,请扫以下的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