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江湖无岁 2020-03-03

1、影响中华文明的两种树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爷在很多节目里都有说过: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两种树,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一种是茶树,另一种就是漆树。”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我们都知道茶叶的英文是tea,这个发音是从闽南语里茶的发音“te”引申而来的。

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关于“茶”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汉语cha-->闽南话te-->马来语teh-->荷兰语thee-->英文tea,也就成了现在普遍使用的tea。

同时,我们也都知道“中国”的英文是China,同时“瓷器”的英文也是“china”,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被全世界所认知。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而马爷口中的影响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漆器,它的英文又是什么呢?

是“japan”,也就是日本,漆器源自中国,却兴盛于日本,并且在西方世界的认知中,漆器之于日本,犹如瓷器之于中国,日本,被西方誉为“漆器艺术的国度”。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传承方面,是尽心尽力且不遗余力的。

2、漆器是什么?

所谓漆器,就是上了漆的器物。

我们的桌椅、汽车等等,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都是要上漆的,但是传统的漆与现在的漆大不相同,我们现在常见的漆大多是化学漆,而过去所说的漆器用的是植物漆。

植物漆干燥硬化以后,性质稳定、无毒无害,所以漆碗、漆杯、漆盒等等盛放食物的漆器是最多的。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漆”字是一个象形文字,由漆樹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

传统意义上生漆的几大产区,湖北恩施的毛坝的坝漆;重庆的城口生漆,陕西安康的小木漆,还有贵州的毕节生漆。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漆树需要生长十年才可以进行采集,一年采割时间满打满算也就90天时间吧,伏天割漆效果最好。

一颗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3、漆器极简史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1.新石器时代:浙江跨湖桥遗址

关键词:防腐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们惊奇地发现,用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汁液(生漆,古人叫大漆)涂在木制器物表面,就能带给它们一层经久不朽的保护膜。

漆器,就此诞生了。

防腐,是漆器诞生的最初原因。

但渐渐的,人们变得不满足了,琢磨着在保证耐用的同时,是不是能让器物变得更好看、更美观呢?

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再也停不下来,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中国人基本上都在为实现这个目的探索。一不小心就研究出了几十种工艺,把漆器从单纯的工艺变成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2.新石器时代:浙江河姆渡遗址

关键词:红+黑主色调出现

人们对美观的追求是从色彩开始的。

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器来看,7000多年前的原始人已经能利用朱砂和松烟(松灰)调制出黑色和红色。

这两种最初的颜色,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漆器的主色调。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尚红、尚黑,其实真正原因没那么玄幻:

大漆的本色是棕色,底色重质地又粘稠,很难调色,红和黑是人们最容易获得,也是早期仅能获得的颜色。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

3.商周

关键词:颜色不够珠宝来凑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表面镶满贝壳

在色彩上遇到了阻碍的人们,转而探索起另外一个方向——极力给漆器镶嵌上一些bling bling的装饰物,比如贝壳、宝石和金子。

这种思路,在以后几千年里都是漆器装饰的重要方向,可以看作后世漆器所有镶嵌工艺的萌芽。

4. 战国、两汉

关键词:无物不漆、工艺爆发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漆棺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时间来到战国、两汉,青铜器的繁荣走近尾声,漆器乘机上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当时漆器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无物不漆”。

从杯盘茶盏的小型生活用具、到几案屏风的大型家具,从弓箭甲胄等军需用品、到棺椁等丧葬用具,全部都有漆器制品。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虎座鸟架鼓 战国 荆州博物馆藏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5.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关键词:犀皮漆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犀皮黄口羽觞 三国吴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一时期诞生了一项全新的装饰工艺——犀皮漆。

犀皮漆的工艺大致分为3部,先用稠漆在器物表面堆出高低不平的面,晾干后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大漆,最后再通体磨平得到绚丽的花纹。

6.唐

关键词:奢华、对外交流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唐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日本正仓院藏

大唐盛世,漆器的发展得以恢复。与盛世气象相符,唐朝的漆器走的也是奢华路线。

奢华套餐一,是把贝壳磨制成各种形状或图案,镶嵌在漆器表面的螺钿工艺,有时还会加入玛瑙、玳瑁、红珊瑚、绿松石等宝石,华丽而雍容。

另一款奢华套餐,是在汉代金银箔贴花工艺上发展而来的金银平脱。

金银箔贴花是将金银箔贴在漆器表面,而金银平托则要在贴完之后再刷上几层大漆将金银覆盖住,之后再反复打磨让金银露出来,跟周围的漆面平齐,是为金银平脱中的“平”。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7.宋元

关键词:极简和极繁

有人总结宋朝的美学是极简风。单看宋朝的漆器,这话只对了一半。

宋朝最有代表性的漆器是素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和雕漆,一个极简,一个极繁。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北宋十一花瓣式漆碗 温州博物馆藏

素髹,也叫光素漆、一色漆,顾名思义就是只在器物表面涂上一种颜色的漆,别无装饰。

雕漆,则要在器物表面刷出一定厚度的漆,再在漆层上雕刻花纹,根据漆层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剔红、剔彩、剔犀等。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元 故宫博物院藏

雕漆的繁,不仅繁在精细的雕刻,更繁在一层层刷出厚漆上。能够进行雕刻的漆层,一般在8-15毫米,1毫米厚的漆就要刷17遍,还得等自然阴干之后再刷下一层,所以一天只能刷2-3层。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 元 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雕漆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元雕漆成为与汉夹苎、唐平托、宋素髹并称的中国漆器四大杰作。


8.明、清初

关键词:理论总结、对外贸易

经过了唐宋元的积蓄之后,中国漆器在明代至清初达到了战国、两汉之后的另一个高峰。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黑漆百宝嵌婴戏图立柜 明 故宫博物院藏

这座高峰最大的贡献,就是出现了中国古代唯一一部漆器工艺的著作《髹饰录》,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将漆器分为14类,101个品种,直到今天都影响深远。

此外,工艺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以黑漆作地,剔去花纹轮廓内的漆地,填入彩漆或油色的款彩;

在螺钿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玉石等珍贵材料的百宝嵌;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红漆雕填戗金琴桌 明万历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项在当时非常流行的工艺——识文描金(用稠漆画出高于平面的花纹再描金),也被人们看作从日本引入的新工艺。

我们前面提到过,描金法从战国起源,唐朝时传入日本,到了明朝却要向日本学习,清朝甚至称这种工艺为“洋漆”。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金地识文描金彩漆高足碗 清 南京博物院藏

所以,明清时期的漆器,虽然看似繁荣,实际上却已经开始进入衰落期。

中国古代漆器最后的辉煌,是清朝初期的款彩屏风。

款彩屏风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被东印度公司大量运往欧洲,和丝绸、瓷器、茶叶同样属于重要的外贸商品。

8000年的如胶似“漆”,一篇文章读懂漆器

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围屏 清 故宫博物院藏

4、漆器之美

如果说

瓷器,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温润大气;

玉器,代表着中国人气质的典雅高贵;

那么漆器,应该是代表着中华文化中

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任凭时光如梭,它就在那里,

处变不惊,不动声色,美得庄重!

01/

明永乐 剔红松下品香图圆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