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风貌规划实践—以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为例

 GXF360 2018-04-17

通过对官亭镇城市风貌问题的分析,结合特色小镇的规划理念,展示了西北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风貌规划成果。

一、官亭镇城市风貌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官亭镇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部,地处黄河北岸,人口主要以土族为主,是青海土族民间艺术纳顿的发源地。著名的青海喇家遗址就位于官亭镇,是保存完整的4000年前的灾难遗址(图1),拥有“东方庞贝古城”美誉。因此,官亭镇有着独特的历史特征和民族特色。

目前,官亭镇集中城市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沿官亭大道两侧布局,公共设施较为发达。城市周边区域配套设施水平较低,用地混杂,建筑质量较差,以低矮的平房为主,多为砖木结构,需要逐步更新,未形成具有特色景观区,且缺少对门户地区风貌景观的塑造。城市道路与绿地、水系结合不够,尤其是滨水道路或距离岸线较远,或与水面高差过大,亲水性不强。道路两侧建筑界面也缺乏秩序感与韵律感,整体道路景观较差。建筑形态单一,建筑立面形式单调陈旧,不利于街道界面的打造。公共绿地和广场等开放空间不足,不利于整体城市风貌的塑造。街道绿化匮乏,街道铺装较差,设施不足且品质不高,户外广告设置较为混乱。近年来,官亭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形象不佳,山水资源环境未能充分利用,深厚历史文化也未能得以传承与提升,风貌特色不明显,制约了官亭镇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并开始阻碍城市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进步(图2)。

图1 官亭喇家遗址

图2 官亭镇现状风貌

二、官亭镇城市风貌规划要点

(一)规划目标

以“水”为骨架,“城”为核心,“文化”为纽带,确立官亭城市整体风貌的规划目标为“人文名城,品质小镇”。人文名城即历史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品质小镇即山水环境、宜居宜游、品质生活(图3)。山水之城即充分利用官亭镇城市的山水自然格局,通过引入渗透山体绿化和景观,打造黄河及周边水体的滨水空间景观,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创造具有西部特色的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即通过挖掘演绎官亭镇的历史人文资源、培育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依托黄河风情旅游带、人文宗教旅游资源、喇家遗址公园、土族风情文化园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古今交融、人文荟萃的创意文化之城。休闲之城即依托官亭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宗教旅游资源,借助官亭镇独特的资源优势,丰富商业业态,打造文化旅游城镇,打造西北地区的休闲胜地。宜居之城即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开敞空间的营造,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生活品质,将官亭打造成一座宜居宜游的北方品质生活小镇。

图3 规划目标概念图

图4 规划思路框架

(二)规划理念与规划思路

1.规划理念

(1)整体性原则

将整个规划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定城镇总体风貌定位,统筹安排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协调用地布局与道路交通之间的关系。

(2)复合性原则

强调各项用地性质之间功能混合的可能性,创造有活力、有创意的城镇生活空间。

(3)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

利用现状河流的特色,设计结合自然,沟通水系,强化水体的可达性与开放度。构筑完善的绿化体系,创造生态化的低碳居住区。

(4)可操作性原则

重视现状限制条件,依据土地的开发价值与现状地块权属,合理规划,分期建设,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2.规划思路

从区域视角出发研究本次规划项目的整体定位,从宏观(总体定位)、中观(控规层面)、微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三个层面进行项目研究和分析,形成最终方案。具体工作思路如图4所示。

(三)规划策略

1.策略一:功能提升策略

完善提升居住生活、商业休闲功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城市生产、生活、商业、旅游等功能,实现官亭从传统农贸城市向宜居宜游的综合性城镇的转型。提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休闲功能,充分利用官亭独特的山水自然环境与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拓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通过上述功能的提升转型来推动官亭新的发展,实现“人文名城、品质小镇”的目标。

2.策略二:文化品牌策略

弘扬历史文化,即土族文化,官亭镇是青海省土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土族“纳顿节”是民和三川地区土族人民每年为庆祝丰收举行的传统节日;喇家遗址是一座以齐家文化为主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大型灾难性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宗教文化,官亭镇现共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庙4座、佛教寺庙6座,众多寺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创意文化,即打造黄河风情旅游带、土族文化体验区、滨水旅游创意园,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现代旅游服务业。

3.策略三:形象美化战略

打造优美的城市节点,即重点打造官亭大道改造提升、官亭四路改造提升、官亭风情街风貌设计、高速公路连接线景观设计等地区,使其成为展现官亭崭新形象的重要城市地段,通过建筑群体、绿化广场、雕塑小品等要素的更新打造,改善城市景观环境,共同塑造官亭优美的城市形象。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改造,通过绿化、小品设施等景观要素,通过视线分析等手段,打造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间和空间序列,形成连续的网状道路景观格局。创造亲切的滨水开敞空间,注重滨水空间的亲水性,通过对黄河沿岸、洪水沟、吕家沟、岗沟等河流水系合理的断面设计,形成台阶式的断面形式,增加街头绿地数量,强调绿地的可达性及公共活动性。

(四)规划方案

本次规划根据镇区现状用地布局和风貌特征,规划形成三大风貌分区,四条风貌轴线、十大风貌节点(图5)。

1.三大风貌分区

规划依据现状建设与功能定位形成三个独具特色的风貌片区,它们是城市人文活动在城市风貌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了两者的关联。通过对其整体风貌特色进行定位,确定主要功能,对建筑、道路、开敞空间及环境特色进行规划引导,形成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区域风貌特色景观。三大风貌片区为:城西生态居住风貌区、城中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城东创意文化风貌区。

2.四条风貌轴线

规划形成四条风貌轴线,它们是展现官亭镇城市风貌特色内涵的连续线状空间,主要以水系与城市道路为载体,注重建筑界面、天际轮廓线、开放空间、绿化设施等景观要素的构建。通过对四条景观道路以及滨水风光带各自的风貌特色定位,形成丰富的道路特色景观。四条风貌轴线为:风情商业街风貌轴线、官亭大道城镇发展风貌轴线、洪水沟滨水景观风貌带、吕家沟滨水景观风貌带。

3.十大风貌节点

规划形成十个风貌节点,它们是城市的门户与重要节点景观,也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构成要素之一。针对不同性质、类型的景观节点,通过设置标志建筑或景观小品、设计景观环境特色,形成标志性的景观特征。十大风貌节点为:东部门户节点、旅游接待节点、创意街区节点、吕家沟滨水节点、传统民居节点、清真寺节点、传统商业中心节点、社区中心节点、洪水沟滨水节点、西部门户节点。

4.建筑风貌指引及色彩控制

(1)建筑高度控制

主要通过建筑高度控制,塑造高低错落有致、统一中有变化、和谐有序的城市竖向空间形态,打造优美的城市轮廓线。为此,官亭城市竖向空间高度分为两类,整体加以控制。除重要商业节点建筑,建筑高度可超过30米之外,其余区域建筑建议控制在30米以下,从而打造亲切宜人、丰富有序的城市空间;为保持官亭镇的历史风貌和空间肌理,老城区域宜建设低层建筑为主,多层建筑为辅,延续城市风貌特征。

(2)建筑风格

官亭镇整体建筑风格以新中式建筑风格为主,另外包括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及民族建筑风格。新中式建筑风格以青海庄廓院合院形式为主,采用灰色坡屋顶和庄廓院墙围合方式,选用具有浓郁土族特色的地面铺装,形成厚重而宏大的气势;通过母体重复等方式,设计适合北方气候环境的院落庭院空间,形成四合院的包围形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从功能和空间出发,营造空间尺度适宜、结构美观、色彩明快,强调外观的明快和简洁(图6)。

(3)色彩控制

总体色调为暖色,在此基础上,调整其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基色以土黄、灰色为主;辅助色为复合色,如米黄、暗红、浅绿、橙色、蓝色、金色等五彩色调。点缀色为红褐色、赭石色和石头本色。

按照功能分区规划,共分为四个区域:居住区、老城风貌区、行政文化区、风情商业街区。居住区整体色彩以淡雅、明快的调和色为主要色调,例如以米黄、白色为主;老城风貌区建筑色彩建议以米黄色为基调,以暖白色勾勒轮廓,以暗红色为点缀,体现稳住、儒雅之气质。古城风貌提升区住宅建筑以暖白为基调,以赭石、橘红为点缀,稳重中透着明快。其他区域建筑以体现简洁、明快的色彩搭配为主。行政文化区以白色、灰色调为主,整体色彩宜和谐。风情商业街区色彩宜丰富,以同色系暖色调为基本色,局部点缀同明度的冷色调。商业建筑建议以醒目、协调的高明度色彩为主,同时避免使用高纯度色彩,以热烈活泼的色彩凸显商业氛围,吸引消费者眼球(图7)。

图5 规划风貌结构图

图6 规划建筑风貌指引图

图7 色彩控制指引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