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沟峁上的村庄建设—以甘肃省环县井渠淌村为例

 GXF360 2018-04-17

甘肃环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村庄重点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全面展示乡村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村强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创新发展美的乡村建设新成就,以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点。全球乡村衰落的趋势,归因于产业分割条件下农业多功能性的丧失。通过产业融合重拾农业多功能性,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把握新时代,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新业态。在此大背景下,甘肃省重视培育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从而发挥出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农业价值增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一、井渠淌村概况

环县地处陕甘宁交界,是庆阳的西北门户、北上西出的“桥头堡”,是国家呼包银经济区和陕甘宁经济区的结合部。

天池乡位于环县的最南部,与镇原县和庆城相接。井渠淌村位于天池乡的西部,距离环县县城80km,距离乡政府10多公里。

井渠淌村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以残原间布为主要特征,沟壑和梁峁占主体,土层厚度在60~240米之间,植被覆盖率为30%以上,海拔1200~1500米。

其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山腰间,在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被滑坡冲刷,较不安全。井渠淌村地形地貌见图中所示。

二、村庄规划

(一)村域功能结构规划

本次美丽乡村规划,坚持城乡一体,因地制宜,“三生融合”发展并行的理念,以实现生态融合的包容发展和共享发展,形成“一轴两心两组团四片区”的功能结构。

一轴:交通发展轴。利用通村道路的相对便利,发展相关产业,便于运输。

二心:综合服务中心。围绕以井渠淌村行政村的村委会,发展相关完善的配套设施,以较好地满足村域范围内村民的基本需求。

文化中心。围绕原烽火台旧址,保护原基地的文物古迹,建造景亭观景。

三组团:已有安置点石家洼组,新建安置点冯渠组,规划远期建设贺沟湾组。

四片区:围绕牛、羊的规模化养殖,搭配种植草蓄业,以降低养殖成本的规模养殖区。

新型经济作物试验区:打破传统的农业结构,种植中草药、苗木、设施瓜菜等经济作物,试验发展,以促进产业升级。

高效杂粮示范区:规模种植五谷杂粮,包括玉米、荞麦等,以打响环县的杂粮品牌。

经济果林区:选取抗寒性、抗旱性,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果树种类,以带动村民经济平稳、迅速地增长。

(二)村域产业发展规划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井渠淌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四区多点”的发展模式。

(三)村域综合规划

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根据甘肃省村庄规划导则,井渠淌村作为中心村,对比现状,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不完善,在规划中根据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四)居民点规划

居民点规划如下图所示。

三、重要节点的整治

(一)建筑整治

1.整治思路

墙面增设剪纸、皮影等能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反映当地特色的传统元素;统一整体区块内的建筑色彩,采用两种方案:

A.延续黄土高原当地的色系,与环境相容。

B.参考白墙灰瓦的建筑风格,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立农村新面貌(在规划中采用此方案)。改造部分传统建筑风格与新建安置区相统一。

2.整治提升

A.屋顶整治采用乡土瓦材,建立坡屋顶。

B.建筑外立面:增加剪纸、皮影等元素文化气息;灯笼等元素体现乡土气息;新建建筑表面粉刷,木条装饰。

(二)道路景观整治

1.整治思路

车行道:乡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亮化。路面材质以沥青为主,提升道路两侧绿化景观。在居民区的沿路布置古色景观灯,与建筑风格相统一。

步行道:采用当地材料,根据道路形式进行铺设,体现乡野性,保留乡村原始风貌。

停车场:近期在烽火台旁建设停车场;远期在村委片区建设停车场。

防护措施:在急转弯、坡度大的转弯地带设置防护措施。

2.整治提升

A.材质选择

道路边界材质采用和木围栏砖块围合等。

路面材质的村内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步行路为青石板、条石路面;城墙采用砖石或泥等材料。

B.品质提升

道路亮化:太阳能路灯、道路景观灯。

(三)绿化景观整治

1.植物配置原则

配植以乡土经济树种为主,选取抗旱性、抗寒性佳,适应性强,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树种;藤本植物、灌木、乔木等多层次的植物搭配,丰富植物层次,使错落有致;观叶树种和观花树种的搭配,呈现景观的四季性和丰富性。

2.整治思路

道路两侧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结合部分景观性灌木,体现层次感和色彩感。

宅旁绿化: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配置的形式。

广场绿地:多采用观赏性,有花或者四季常绿,且抗旱、耐寒,适应性强的植物。

庭院绿化:果蔬搭配菜地种植,打造“微田园”建设,在家前屋后、庭院四周因势利导围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苗木园”,既提升了庭院景观,又方便了村民日常的生活。

3.整治提升

A.庭院绿化:对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苗木园等进行“微田园”式庭院绿化。

B.宅旁绿化:景观性绿地(乡土材质+果树) 。

C.公共空间:通过清理垃圾、健身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增设剪纸文化、皮影文化元素;完善停车、市政等配套设施。

D.道路绿化:对边坡固坡处理,种植藤本植物、灌木、乔木搭配,以丰富植物层次。

(四)防洪整治

防洪工程措施对洪水的作用可归纳为3种类型。

(1)挡:主要是运用工程措施挡住洪水对保护对象的侵袭。如修筑堤防防御河、湖洪水泛滥;修围堤(圩垸)限制分洪区淹没范围;修海堤和挡潮闸防御海潮、风浪的侵袭等。

(2)泄:主要是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如修筑堤防、开辟分洪道、整治河道(如河道展宽工程、控导工程、裁弯工程等)。

(3)蓄:主要是拦蓄(滞)调节洪水,削减洪峰,为下游减少防洪负担。如修水库、分洪区(包括改造利用湖、淀工程)等。水库具有调蓄洪水能力,用水库蓄洪。

一般可以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发挥综合效益。

防灾规划采用20年一遇,50年校核的防洪标准。

井渠淌全村共有5处地质灾害易发点,分别位于冯渠组吴崾岘、石家洼组牛合埫、杏树湾组太平岘、井渠淌沟、贺沟湾席汴。

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用浆砌片石在坡面形成框架,在框架里铺填种植土,铺草皮、喷播草种。适用于边坡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强风化岩石边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是跨村庄的。要对现有的村庄进行分类,在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行政管理上进行优化,需要撤并整合的要进行适当调整,需要重点建设的要进行加强,需要修路架桥的要夯基,转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简单重复的发展方式,着力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形成有点有面、有中心有圈层、有重点有拓展的新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